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观察|中马跨境“双枢纽”建设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国际观察|中马跨境“双枢纽”建设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来源:新华网2025-09-20 20:57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项目签约仪式。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摄

  新华社吉隆坡9月19日电 题:中马跨境“双枢纽”建设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嘉伟 李文哲 毛鹏飞

  “将合作由航空物流扩大到经贸、金融等多领域”“丰富‘空中丝绸之路’内涵与外延”“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心联通’全方位拓展”……在18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嘉宾期待加速跨境“双枢纽”平台建设,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打造“双枢纽”合作典范

  当前,航空运输日益发挥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会嘉宾表示,借鉴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合作经验,中马双方携手打造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合作模式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新华社记者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致辞中指出,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通过“双枢纽”合作模式,马中两国航空货运将进一步拓展,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4月,中马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将开展全面的航空合作,加强民航专业技术交流,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致力于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无缝衔接的“空中丝绸之路”共同愿景。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学方表示,作为“空中丝绸之路”的先行者,河南与马来西亚有关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标志着“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迈出更坚实步伐。

  开拓互联互通机遇

  货运航线由最初的每周1班增加至7班,累计运输货物1.4万吨;2024年,河南省与马来西亚贸易额超160亿元人民币,今年前7个月同比增长33.5%;马来西亚累计在河南投资设企70家……攀升的贸易数据、频繁的互动交往与紧密的人文交流,成为中马合作的生动注脚。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穆赫德·伊扎尼·加尼。新华社记者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穆赫德·伊扎尼·加尼表示,“空中丝绸之路”不是抽象概念,而体现在开拓航线、承载货物和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之中。事实证明,吉隆坡-郑州航线拥有巨大潜力。跨境电商强劲需求、全货机和客机腹舱运力协同,使其成为迅速增长的航线之一。

  高效物流、便捷通关以及密切协作不断助力开辟新市场。去年8月,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首航落地河南,从果园采摘到中原大地仅需36个小时。马来西亚凤梨、山竹、椰子等优质水果也纷纷“打飞的”来到河南。

  共享互利共赢合作成果

  共建中国-马来西亚“空中丝绸之路”双枢纽产业园、推进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航空货运合作、推动东南亚优鲜果蔬出口中国、签署入境旅游包机合作项目协议……论坛上,与会嘉宾对接合作意向,达成一个又一个合作项目。

  嘉宾们表示,在航空物流带动下,中马双方持续互动,生动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和新业态,合作正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曾到河南考察的马来西亚国陆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文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河南在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先进水平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期待借助‘双枢纽’平台,汇聚马中企业力量,加快项目落地,打造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空间。”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马来西亚航空货运及物流公司特力博首席执行官皮特·差伦翁沙。新华社记者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航空货运及物流公司特力博首席执行官皮特·差伦翁沙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与中方合作伙伴仅用约一年时间便建立起稳定的合作网络,展现了双方在跨境电商和物流领域的合作潜力。

  “展望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期待通过吉隆坡与郑州的紧密联通,把中国14亿人口与东南亚7亿消费者有效连接,让千万家东南亚中小企业拓展更广阔市场。”他说。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与会嘉宾。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摄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与会嘉宾。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摄

  9月1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开始前,嘉宾们在会场外交流。新华社记者程一恒 摄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