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观察丨美伊谈判卡在哪里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国际观察丨美伊谈判卡在哪里

来源:新华网2025-05-26 09:37

  新华社德黑兰5月22日电题:美伊谈判卡在哪里

  新华社记者陈霄 马晓成 沙达提

  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21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伊朗与美国之间的第五轮会谈将于23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自4月12日谈判启动以来,美伊已进行四轮间接会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近期美方放话称要完全禁止伊朗铀浓缩活动,引发伊方强烈反对。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铀浓缩问题已成为美伊谈判最主要的卡点。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分歧严重,接下来的谈判可能面临较大困难。但美伊双方均有达成协议的意愿,对话通道尚存,破局仍有可能。

5月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德黑兰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美方改口 形势紧张

  伊朗与美国4月12日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了首轮间接会谈,双方随后于4月19日、4月26日和5月11日举行了三轮间接会谈,会谈内容逐渐从宏观层面过渡到技术性细节。第三轮谈判引入经济领域专家参与磋商。

  不过,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日前通过媒体放话称,“不允许(伊朗拥有)哪怕1%的铀浓缩能力”。美方此前的态度被普遍解读为容许伊朗进行丰度不超过3.67%的民用铀浓缩活动,威特科夫这一表态显然是极大提高了谈判要价。

  对此,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0日表示,伊朗不需要任何方面对其铀浓缩权利的许可。与美国的谈判还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未来仍不确定,但他不指望谈判能取得任何积极成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日援引多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美方获得的新情报表明以色列正准备袭击伊朗核设施。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近几个月来显著上升”,如果美伊无法就清除后者所有的浓缩铀达成协议,那么以方发动袭击的可能性将更大。

  突破底线 难以妥协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方立场转变,突破了伊方在铀浓缩问题上的底线,导致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尖锐对立。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岚雨指出,伊朗的谈判底线是在伊朗本土保留进行低丰度铀浓缩活动的权利。伊朗国际事务分析师哈桑·贝赫什蒂普尔表示,伊朗具备生产丰度为90%的浓缩铀的能力,但这并不足以制造核武器,伊朗并不掌握其他必要技术。美方对此避而不谈却一味指责伊朗铀浓缩活动。他还指出,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进口民用核燃料曾遭美国等西方国家违约。鉴于这些历史,伊朗没有理由完全放弃铀浓缩能力。

  对于美方最近转向“零浓缩”政策,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执行副总裁特里塔·帕尔西认为,这不仅无助于与伊朗达成协议,还将关闭谈判的外交窗口。他说,威特科夫或许寄望于伊朗在压力下停止浓缩,但这无异于一场高风险赌博——伊朗从未接受过完全停止浓缩,即便暂时性让步也无先例。

  此外,谈判议题的范围也是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山东师范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北平指出,特朗普政府寻求将限制伊朗的弹道导弹研发和地区影响力纳入谈判,伊朗则坚持谈判仅限于核问题,其预期目标是使美国信任伊朗核项目的和平性质并解除对伊制裁。他认为,美国设立多重谈判目标导致达成协议的难度激增。

  有鉴于此,专家们对谈判达成协议的前景并不乐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说,美伊当前正陷入“谁先让步”的博弈困局,双方均缺乏战略互信。

这是1月18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摄

  谈判未断 仍有希望

  尽管谈判难度很大,但分析人士指出,美伊仍准备继续谈判,间接对话通道还保持开放,这本身就具有积极意义。有分析认为,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并非为零。

  贝赫什蒂普尔说,美方近期提出“零浓缩”要求,可能是为了获取更多谈判筹码。双方均有达成协议的意愿,短期内谈判不欢而散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双方如何找到共同路径尚不明确,但应该存在解决方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军认为,特朗普政府崇尚“交易型”外交,美伊双方基于避免冲突升级的共同意愿和各自现实利益考量,理论上仍存在达成某种“重大交易”的可能性。

  此外,赵军认为,第三方力量的介入也可能成为打破谈判僵局的关键变量。若未来具有地区或全球战略影响力的第三方参与斡旋,并获得谈判双方共同认可,谈判或存在实现有限突破的潜在空间。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鲁木齐:老巷道提升改造成打卡新地标

  • 山东青岛:盘活闲置土地 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