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丨进博会如何焕“新”而行?听听外企的心声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国际锐评丨进博会如何焕“新”而行?听听外企的心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1-06 10:41

  “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令我们倍感振奋。”5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美国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等多位外企高层告诉《国际锐评》,进博会年年如约而至,为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注入“强心剂”,也让他们增强了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第七届进博会5日至1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及政商学界代表约1500人出席开幕式;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其中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全勤生”……一组组亮眼的数字,印证了中国市场及进博会的“磁吸力”,也展现了各方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共同意愿。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从2018年至今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说,“参展进博会的这几年,我们充分感受到这一平台强大的溢出效应。我们的一系列新科技、新品牌、新产品在这里展出后,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成功实现了‘展品’到‘商品’的转化。”数据显示,前六届进博会,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为跨国企业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年份,进博会如约而至,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新”意与机遇?

  对于多数外资企业来说,他们首先看重的就是中国大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秀的人力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不断扩大的高水平开放……正如雀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方军涛对《国际锐评》所说,“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进一步释放了内需潜力。本届进博会上,中方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等一系列开放举措,进一步开放超大规模市场,真正把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大机遇……这将为跨国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体验。作为进博“全勤生”,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告诉《国际锐评》,“通过进博会这扇开放的窗口,我们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无限机遇,也加深了与各界的良好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予了进博会更多“新”意。科技感十足的空中出租车、融入AI技术制作的奶茶、可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制剂……本届进博会预计有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展出,并首次开设新材料专区。默克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何慕麒对《国际锐评》表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也为全球化进程和科技革命的浪潮注入了新活力。波士顿科学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张珺说,“此次参展,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国大市场对创新的热情和渴望,更加坚定加码对中国的投资”。

  从更广层面看,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某些国家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当下,进博会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搭建了宝贵平台,凝聚了各方合作共赢的共识,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带来新动力,有力对冲了保护主义逆流。

  事实上,从首届开始,进博会就通过提供展位搭建、展品运输等多方面优惠,为最不发达国家参展提供便利。此次主办方为最不发达国家参展企业提供的免费展位数量超过120个,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加国家展和企业展提供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对非洲产品专区扩容升级。这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到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新时代,共享未来”——这是进博会的主题,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从“买全球、卖全球”,到“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再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博会年年举办、不断焕“新”,不变的是扩大开放的决心、与世界共享机遇的诚意。这样一个互利共赢的约定,值得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年年奔赴。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举办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