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34年新低持续逼近“危险”关口 日元还要跌多久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创34年新低持续逼近“危险”关口 日元还要跌多久

来源:新华网2024-04-24 08:43

  新华社东京4月23日电 题:创34年新低 日元还要跌多久

  新华社记者刘春燕

  日元对美元汇率交易价22日跌至1美元兑换154.85日元,刷新34年来最低纪录,持续逼近业内人眼中155的“危险”关口。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23日表示,“将不排除任何选项”应对。日本媒体解读,他在暗示政府将不惜干预汇市以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

  分析人士认为,日元贬值高度关联美联储激进加息,而日本民众随之钱包缩水、消费不振;虽然未来日元升值不可避免,但长期来看,日本经济萎缩的大趋势很难改变。

  高度关联美联储激进加息

  今年以来,二十国集团(G20)不少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下跌,其中日元下跌约9%。作为国际避险货币之一,日元跌势引人关注。

  本轮日元贬值实际始于2022年初。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史无前例“大放水”的美联储,于2022年“急转弯”,开始激进加息以应对通货膨胀,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外溢效应,多种非美货币大幅贬值,多国央行被迫加息,但一向对美国亦步亦趋的日本央行却受制于国内通缩形势而坚持负利率政策。

  随着日元和美元的息差迅速扩大,日元汇率一路暴跌:2022年初,1美元兑115日元左右;同年10月,汇率一度超过1美元兑150日元的水平,日元跌幅超过30%。日本政府被迫3次下场干预,以卖出美元买入日元的方式拉升日元汇率。

  去年,日本央行换帅,被外界视为日本即将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今年3月,日本央行宣布结束持续8年的负利率政策,但仅仅将政策利率从负0.1%提高到0至0.1%区间,同时承诺继续保持宽松货币环境。由于紧缩程度不如市场预期,反而加剧日元贬值。

  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并未降温。市场对美国年内降息的预期再添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走软,连续多日刷新1990年以来最低纪录。

  贬值让老百姓钱包缩水

  为了追逐更高收益,日本国内的个人资金纷纷流向海外。海外机构投资者大搞套利交易,借入日元换成外币进行投资,也加剧了日元贬值。日本财务省财务官神田真人近日多次口头干预,称目前市场“明显存在投机,不能容忍”。

  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23日表示,“对于过度的波动,将不排除任何选项妥善应对”。日本共同社解读,铃木俊一暗示不惜干预汇市以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

  此外,今年以来日本股市高歌猛进,很多人以为日本经济有力复苏,实际上狂买日本股票的大多是外国机构投资者,日本民众手头并没有变得宽裕。庆应大学教授白井早由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元过度贬值令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投资和生产也因此趋缓。

  截至今年3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31个月同比上升,但这轮通胀并未伴随国内需求高涨。实际上,日本工资上涨跟不上物价上涨幅度,截至今年2月,实际工资收入连续23个月同比下降。用优衣库总裁柳井正的话说,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不愿意买东西也很正常。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连续3个季度呈负增长。

  由于实际收入缩水,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便宜的商品:超市里,牛肉销量大降,鸡肉受到追捧;日本超薄电视机的国内出货量连续3年下降。近日,受中东局势紧张加剧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上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认为,能源涨价叠加日元贬值,日本经济将遭遇更强逆风,物价上涨可能进一步抑制个人消费,从而加剧滞胀局面。

  日元还要跌多久

  日元这轮贬值,并非全由美国激进加息引发,日本经济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首先,日本能源、食品、原材料等重要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对美元的需求持续增加。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国内核电站纷纷停运,核电原本在日本年发电量中占比四分之一左右,至2014年一度降至零,此后重启核电进展缓慢,导致能源进口需求进一步高涨。

  其次,日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最新数据显示,2021财年至2023财年,日本货物贸易连续3个财年呈现贸易逆差;2023年形势虽较上年缓和,但货物与服务贸易逆差额合计仍有9.8万亿日元。

  多位专家指出,虽然入境游在日元贬值背景下形势良好,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日本向海外支付的服务费将大幅增加,服务贸易逆差问题将更加明显。

  第三,海外投资收益虽然丰厚,回流的资金却趋于减少。由于日本国内需求低迷、人力短缺,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带来巨额收益后缺乏回国投资的动力,普遍选择将利润存在海外。

  谈及日元汇率未来走向,专家分析指出,虽然眼下日元处于极度疲软状态,但美联储等欧美央行未来选择降息以及日本央行缓慢加息的趋势不会改变,“一降一升”有利于日元升值。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丁可认为,未来日元升值不可避免,东京股市继续上涨或将面临阻力。虽然日本在供应链某些环节的地位仍不可替代,但由于少子老龄化难以逆转,长期来看日本经济萎缩的大趋势很难改变。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