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说】美墨边境死亡人数连年增加……美媒:数量庞大的监控设备将寻求庇护者和移民引入“致命陷阱”
首页> 国际频道> 外媒聚焦 > 正文

【世界说】美墨边境死亡人数连年增加……美媒:数量庞大的监控设备将寻求庇护者和移民引入“致命陷阱”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4-03-22 17:43

  中国日报网3月22日电 据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21日报道,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公布的美墨边境移民死亡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22财年,至少有895人在边境失去生命,比上一财年增加了57%。这一严峻的统计数字使2022年成为有记录以来试图前往美国的移民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而这一数字仍有可能被低估了。

  多年来,CBP一直将死亡人数的持续上升归咎于三个因素:夏季的炎热天气、沙漠地形的崎岖以及让移民死在沙漠中的走私者的残忍。但气温升高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移民要穿越边境如此危险的地区,而死亡往往发生在穿越的过程中。文章指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美政府庞大的监控机构,它将移民(包括通过正规途径的寻求庇护者)引入CBP自己所称的“敌对地形”。

  在2022财年刚开始一个月的时候,文章作者参观了图森边境巡逻部门的监控基础设施,该区域占地超过9万平方英里,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至少有142名移民在这里丧生。在那里,他还看到了CBP用一架“捕食者”无人机追踪了11名移民,并看到了远程摄像机的回放,边境人员们可以从一栋有空调的办公楼里监视沙漠中的人类活动。

  CBP的监控塔、隐藏摄像头、空中无人机和高空传感器网络是一项名为“威慑预防”的执法策略的成果。这项政策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最初的目的是为边境交通繁忙的地区增加人力。当时,大多数移民通过城市进入美国,例如,他们会翻越分隔蒂华纳和华雷斯城的围栏。为此,边境巡逻队在边境沿线城市派驻大量人员,劝阻移民不要越境。边境巡逻队在1994年的战略计划中写道:“那些试图越境的人将被推到“更危险的地带,不适合越境,但更适合执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边境沿线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监视塔,CBP表示,在北部和南部边境附近总共有600多个不同类型的监视塔。该机构表示,迄今为止已经部署了195座自动监视塔,并计划再增加80座。还部署了升级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RVSS),这是通用动力公司建造的一种塔,可以探测到7.5英里(12公里)外的人。美政府推行的这一战略迫使移民穿越沙漠和山区,导致成千上万的移民死亡或失踪,移民为了躲避监视塔、防止被发现,选择更为曲折的沙漠路线。

  三十年后的今天,这项计划得到了验证,它并没有真正减少移民;相反,正如1994年计划所预测的那样,它只是改变了过境地点。通过监控工具这一“力量倍增器”,边境巡逻队无需亲临边境,就能在广袤的边境线上追踪移民。CBP监控设备的扩张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成本。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研究人员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边境监控技术的位置、移民所走的路线以及在亚利桑那州南部沙漠中发现的人类遗骸的位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而美政府在疫情期间实施的《第42条》则产生了复合效应,近一步加剧了死亡人数,该条例允许CBP在不举行听证会的情况下将移民驱逐回墨西哥,这实际上是掩藏了在抑制疫情传播下的一种反移民威慑战略。

  在2022年列出的895起死亡事件中,有131起被列为部分“骸骨”,这意味着死亡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如果将这些人排除在2022年的统计之外,那么在12个月的时间里仍有764人被证实死亡,其中大部分人死于暴露或溺水。2022年,《第42条》、创纪录的高温以及CBP监控能力的稳步扩张,这些因素的叠加为移民死亡事件提供了一场“完美风暴”。

  另据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报道,一个名为“边境老兵”(Border Vets)的组织已将边境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主要在雅孔巴(Jacumba)地区修复加利福尼亚州与墨西哥交界处损坏的围墙和栅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移民因从加州与墨西哥边境的围墙上跌落而遭受外伤。自前任政府执政期间为阻止非法越境而加强边境墙以来,此类伤害事件大幅增加。

  此外,根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美墨边境的边境墙高度从17英尺增加到30英尺后的四年中,圣地亚哥海岸附近太平洋中溺水死亡的移民人数增加了惊人的3200%。

  国际移民组织报道截图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移民失踪项目(Missing Migrants Project)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至少有8565人死于迁徙途中,成为有记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与2022年相比,2023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20%,这凸显了采取行动防止更多生命损失的迫切需要。

  对此,国际移民组织副总干事乌戈奇·丹尼尔斯(UgochiDaniels)表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可怕的人类悲剧,在未来几年回荡在家庭和社区中,收集到的这些可怕数据也提醒我们,必须再次承诺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确保所有人的安全移民,这样十年后,人们就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生活出路了。”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钱江观潮正当时

  • 内蒙古准格尔旗:建设绿色矿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