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绘世运新篇 精彩永不落幕——写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之际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共绘世运新篇 精彩永不落幕——写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之际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2025-08-17 15:42

  世运盛会,运动无限;锦绣蓉城,气象万千。

  今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将在成都世园会国际友谊馆落下帷幕。过去10多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相聚于此,人与人、心与心、梦与梦在这个炽热的8月紧密相连,共同奏响了2025年全球体育的激昂乐章。

  从“成都成就梦想”到“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从“大运”到“世运”,成都始终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再次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独具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体育盛会,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毫不吝啬地用“非常完美”来形容本次世运会,他赞誉道:“成都世运会的举办,为未来举办世运会的城市定下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标准!”

  赛事精彩——

  办赛彰显标杆力量

  实现多个历史性突破

  太极拳行云流水间展现东方智慧哲思,飞盘竞技瞬息万变中彰显团队默契配合……在充满激情的赛场上,传统体育的深厚底蕴与现代运动的创新活力交相辉映,刚劲的力量之美与优雅的艺术表现相得益彰。

  作为非奥项目的重要展示平台,世运会宛如体育界的前沿创新实验室,为那些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副秘书长王毅表示:“世运会主要聚焦于非奥比赛项目,其氛围相较于奥运会更为轻松活泼,不仅具备竞技体育的激烈对抗性,还十分强调趣味性和大众参与感,堪称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体育嘉年华。”

  8月6日至17日,各竞赛场馆(场地)内观赛热潮涌动:城北体育馆,拉丁舞、标准舞比赛的上座率超过95%,霹雳舞赛事更是一票难求;成都轮滑国际中心同样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观众热情高涨,不断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尽情释放着这座城市对世运会的热爱与激情。

  8月8日,卢卓灵勇夺武术套路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冠军,为中国代表团在成都世运会上开启了夺金征程。截至16日20时,本届世运会中国代表团已斩获29金12银9铜,榜首位置无可撼动,创造中国参加世运会成绩新高。

  此次共有321名运动员参加28个大项152个小项的比赛,这是中国参加世运会以来规模最大、参与项目最多的一次。其中,川籍选手表现亮眼。高久尚夺得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刀术-棍术全能金牌,徐露在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项目中折桂。截至16日,3位成都选手已在轮滑项目上收获1金1银1铜。

  本届世运会还创造了多个历史性突破——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项目设置数量为历届最多;既有武术、龙舟、地掷球等传统项目,也纳入了飞盘、跑酷、无人机竞速等新兴项目。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IWGA技术官员参与其中,参赛规模创下历届新高。世运会史上首次举办火炬传递活动,途经3个城市、6个点位,共有120名火炬手参与。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研究项目和推广中心正式落户成都,成为全球首个、世界唯一……

  “非常棒、非常职业、非常火热!”这是成都世运会留给何塞佩鲁雷纳最深刻的三个印象,他在提及这3个“非常”时,竖起大拇指以表达内心的充分认可。他评价道:“成都世运会拥有高标准的场馆设施和高水准的赛事组织,举办得非常成功!这无疑给未来世运会的举办和承办城市带来了巨大挑战。”

  何塞佩鲁雷纳还表示:“成都世运会上展示了许多全新项目,这些项目未来都有可能进入奥运会大家庭,或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或作为表演项目。此次成都世运会就有6个项目成功进入洛杉矶奥运会,这不仅是世运会的骄傲,更是成都的荣耀!”

  城市出彩——

  以赛赋能城市能级提升

  成都让人流连忘返

  大型赛事的举办,对于城市而言,其意义远不止于体育赛事本身。谋赛,最终是为了谋城,将赛事作为重要抓手,最直接的成效便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智慧管理的提档升级。

  成都大运会为城市留下了49座新建、改扩建的大运场馆。赛后,这些场馆全部对外开放,成为“后大运时代”推动成都全民体育热潮的关键载体。

  成都世运会则充分利用大运遗产,秉持简约、节俭的原则,未新建一座场馆,通过统筹整合现有设施,精心配置了27处竞赛场馆(场地),其中18个是对既有场馆进行局部功能调整,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而成。世运会的7处临建场馆在赛后也将妥善保留,用于惠民项目,助力打造“体育+”城市级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

  当成都世运会的热潮来袭,飞盘、攀岩、轮滑、跑酷等新兴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参与。这股时尚运动的浪潮,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攀岩装备、专业飞盘、轮滑鞋等垂直品类的市场需求急剧增长,呈现出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的轮滑运动装备销售同比增长22%,此外,在骑行、冲浪等新兴运动领域的消费增长也十分显著。今年上半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410亿元,同比增长约9%。以世运会为契机,新兴运动正不断激活消费新蓝海。

  紧抓世运会举办的难得机遇,成都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科技赋能世运,“成都造”助力智慧城市加速升级;积极与国际赛事展开合作,推动“中国制造”品牌和产品走向世界,离境退税、便利支付等服务也为世运会添彩,有效提升了金融品质和消费体验。

  来到成都的各参赛代表团人员、国内外观众,在比赛之余,纷纷走进公园城市的各个角落,感受城市的万千气象。来自荷兰、波兰、瑞士、比利时等国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登上火锅巴士,一路领略成都锦江夜景、老街烟火和现代都市的蓬勃发展;瑞士运动员卡尔多兰坎在夺得首金后,迫不及待地在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他兴奋地表示:“城市很大,非常漂亮,太酷了!”南非运动员则在荷花池开启了疯狂的“买买买”模式,熊猫玩偶、T恤、运动鞋等商品,让他们双手都拿不下……

  埃及旅游局国际推广部主任穆罕穆德·谢尔比尼感慨道:“成都让人流连忘返!”他还热情寄语参赛运动员,“比赛后一定要好好享受成都的生活,你们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

  当运动的激情与城市的脉动同频共振,成都,正以一场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向世界递出一张新名片。从赛事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到新兴运动激活的消费蓝海,从城市功能的提档升级到公园城市的全球亮相,这场盛会让“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承诺,转化为“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加速器。

  文化添彩——

  文化交融引共鸣

  天府韵味浸人心

  一场世界级体育盛会,不只是赛事项目的竞技角逐,也是文化交融的重要窗口。体育与文化,叠加出的不只是一系列特色文创产品,更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具象化表达。

  自成都世运会筹办以来,文化一直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从融合巴蜀文化特色的火炬“竹梦”、奖牌“竹光”,到开幕式上以道明竹编等非遗工艺制作的“芙蓉花意”引导牌,再到世运村里运动员亲身体验的蜀绣、剪纸等非遗活动,这些设计和活动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因为它们是扎根于城市积淀中的文化表达。这也印证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实现以赛营城、以文兴城,城市就需要不断深挖自身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世运会特许经营围绕吉祥物“蜀宝”“锦仔”,并且结合世运会的相关特殊标志,累计推出玩具类、徽章类、文具类、陶瓷制品类、生活用品类等16大类500余款特许商品,开设线下零售店(点)共计218个。多款特许商品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上架即售罄。一件件小小的吉祥物、一枚枚精致的徽章从成都走向世界各地,满载天府文化、中国情谊。

  赛事期间,世运广场、世运村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竞技的活力中焕发新彩,让各地朋友因世运会相聚相知,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每天晚上,世运广场主舞台上不仅有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带来的体育项目表演,更有彰显巴蜀韵味的特色节目;城市文化展示区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多元文化魅力持续发酵。

  “因为一次比赛,奔赴一座城”,这样的生动故事,如今正在蓉城大地持续上演。

  世运会给成都带来了运动的热度,也为文旅消费带来了一大波人气和流量。世运会举办期间,成都的各大旅游景区和主题街区每天游客爆满。春熙路、宽窄巷子、人民公园、杜甫草堂、武侯祠、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门码头,随处可见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

  为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发展“增量”,做好“跟着世运游成都”这篇文章,成都串联城市地标、热门商圈、自然景区,推出“票根优惠”“全城热购”“餐饮有礼”,发放旅游住宿消费券等,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邀请国内外游客畅游天府之国,体验浪漫成都的独特魅力;推出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覆盖乡村微度假、古镇潮玩等领域,满足不同群体需要。各类精彩纷呈的世运主题活动不断上新,成都喜迎八方来客,位列“暑期境内游热门目的地榜单”前列。

  “这届世运会就像火锅一样,既有竞争带来的火热,又充满友好交流的温暖,是一场文化和体育的盛宴!”因为成都世运会首次来蓉的德国运动员马塞尔·哈塞迈尔如此评价,他和许多运动员都发自内心地喜欢成都这座城市、这里的人们、这里的文化。

  赛事即将落幕,但精彩永不落幕!

  这里是成都——一座因体育而热血沸腾,因包容而愈发璀璨的城市。每一次文化的相遇、每一份友谊的缔结,都在让这座城市的精彩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属于这座城市的活力叙事,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新的篇章。(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锐凯)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中央歌剧院《卡门》唱响沙特

  • 电影《日掛中天》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