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2023-01-19 08:37

  正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中国经济发展是各方的关注点之一。国际人士纷纷表示,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器”和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世界看好中国前景

  过去一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全球经济充满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多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警告全球陷入经济衰退风险。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在经济总量连续两年超过百万亿元的高基数上,2022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

  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的标普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表示,随着中国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中国经济预计迎来强劲增长。亚洲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复苏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年会上多国经济学家和机构负责人的预测和分析,与关注中国发展的外国媒体、国际人士的观点不谋而合。

  交通繁忙、物流通畅,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活力快速恢复。中国以色列商会会长悠福表示:“我看到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各地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线一片忙碌。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董事会主席安睿史相信,中国将迎来新一波投资热潮,进一步彰显中国的市场潜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

  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亚太区主席陶匡淳说,面对多重冲击,中国经济展现了韧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宋立刚认为,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胀压力的挑战,中国经济的表现给世界带来积极信号。

  “2022年是中国全力以赴的一年。”古巴拉美社以此为题刊文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努力保障粮食安全、扩大引进外资、支持中小企业复苏等。中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将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上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多方认为,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为加速释放经济活力创造条件,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可期。

  包括世贸组织、经合组织等在内的国际组织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许多外国在华商会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外商优先投资目的地。

  德国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卢多维克·叙布朗认为,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将为2023年全球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全球供应链压力和全球通胀压力。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表示,2023年,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稳定性。

  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始终是促进全球繁荣发展的正能量。中国经济有充分条件和足够能力应对外部的狂风骤雨。

  ——坚定信心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大势:5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好于全球平均水平;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世界银行新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高达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里奥·埃斯特万表示,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及其增长速度都表明了中国是稳定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

  ——坚定信心源于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在全球疫情跌宕反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不利形势下,中国经济连续3年交出亮眼成绩单,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认为,面对艰难的外部环境,中国能够通过良好的规划,及时调整政策予以应对,经济治理卓有成效。

  柬埔寨高棉日报社驻华记者代治刚表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对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巨大贡献。”

  ——坚定信心源于中国经济昂扬奋发的姿态。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充足、韧性不断增强。

  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世界首创……2022年以来,中国重大装备、重要基础零部件、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产业链攻关再上新台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当今时代,中国愈发展现稳定、可靠、灵活的供应链优势。”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冰雪运动逐渐升温,“云逛街”“云购物”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高盛集团发表观点称,消费将成为拉动2023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

  14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1部手机管理20多个花卉大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新动能发展更加强劲。《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上升至第十一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彭博社评论说,中国10年来专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40多年来,世界上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在年会上发言强调,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与其他国家经济频繁互动,推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当前,中国正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团结合作实现共赢

  “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主题,彰显各国希望团结一致应对共同挑战的普遍共识。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在世界经济论坛讲台上,始终致力于推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中国声音,在全球引发久久回响。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表示,冲突和地缘经济矛盾已经引发一系列深度互联的全球风险。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表示,各国需要共同努力,以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应对这些风险,合作和团结至关重要。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深化合作的步伐从未停歇。

  向内,中国市场机遇有增无减。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作用不断放大,降低外资准入门槛、鼓励更多投资项目等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蹄疾步稳。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凸显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向外,中国发展红利惠及全球。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雅万高铁成功试验运行,阿根廷孔拉水电站抓紧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成立全球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发起“促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建立国际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全球发展倡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巴西商业领袖组织相关负责人小若泽·里卡多·卢斯表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倡导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双多边合作,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表示,在促进全球开放合作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普华永道资深经济学家赵广彬表示,新的一年,相信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经济政策平稳,强化投资者、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2023年中国将着力创造制度开放红利,力争形成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中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同各国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持续提供动力。本报记者 龚 鸣 颜 欢 杨 迅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