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原来这才是古埃及一切神秘的来源……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原来这才是古埃及一切神秘的来源……

来源:中国日报2025-09-30 16:12

  金字塔、神庙、木乃伊……

  剥去神秘的外衣,这些都是尼罗河滋养出的文明硕果。

  尼罗河,带来滋养万物的淤泥,也带来重生的信仰。

  古埃及所有的神奇,就诞生于这大河谷地之间。

  尼罗河全长约6650公里,它自南向北流过。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的维多利亚湖出发,带着非洲中部雨林的丰沛雨水,一路奔流到埃及地区,形成一条狭长的河谷。

  今天我们看到的古埃及文物,大多数都和尼罗河有关系。

  古代埃及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所覆盖,在地理上相对孤立。北边的地中海和东西两边的沙漠构成了河谷流域的天然屏障,客观上起到了阻隔大规模迁徙和入侵的作用,使得古埃及很早就基于农耕文化发展出辉煌的文明。

  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尼罗河蕴含的水资源不仅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水,每年定期的泛滥还将上游大量的营养土带到埃及,富含营养的淤泥等于给土地上了一次肥。

  奇特的是,每一次泛滥还稀释了土壤盐分。它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困扰了干旱地区农业的盐碱化问题。

  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静待收获季节的到来。

  尼罗河不仅哺育了土地,更馈赠了丰富的鱼类和鸟类资源。

  尼罗河从阿斯旺到河口整整1200公里,航道顺直,坡降平缓。特别是它的常年风向和河流流向恰好相反。一只小舟可以顺流北下也可挂帆顺风溯流南上。如此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世界大河中实属罕见。

  尼罗河连接起河两岸的村庄与城镇,推动了商品和资源的流通,支撑起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的建造,使社会结构得以稳固,国家得以统一。

  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的一切。

  因为需要经常测量尼罗河泛滥冲毁田地的面积,这催生了古埃及的数学与几何学。

  尼罗河边生长的纸莎草,使古埃及的文化传播有了廉价的介质。

  也正是这种纸莎草制造出的船只,使埃及发展了世界上最早的航海术。

  古埃及人建立庞大水利系统和金字塔、神庙的过程,催生了管理学和法律学。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埃及的医学也逐渐诞生了。

  这趟旅程,我们触摸到古埃及的脉搏,也看见文明的起源。

  几千年前,埃及和中国的古人都曾仰望星空,思考同一个问题:世界的秩序是什么?

  中国古人在日月交替、寒来暑往之中,体悟到阴阳消长间的自然流转。提出“道”是宇宙的总旋律。

  古埃及人也相信宇宙的稳定运行靠的是万物之间内在的协调。

  这种对“自发秩序”的深刻默契早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就已埋下伏笔。

  当纸草卷与竹简共载星图,人类对和谐共生的追求便超越了地域。

  今天,当我们回望大河文明的智慧结晶,古埃及和古代中国恰似双星交辉。

  人类命运真正的文明灯塔永远照耀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航道上。

  出品人:曲莹璞

  总策划:曲莹璞

  总监制:邢志刚

  监制:柯荣谊

  制片人:何娜 李畅翔 张若琼

  总导演:张霄

  导演:刘浩

  文案:张霄 徐洁茹

  出镜/配音:焦洁 阿巴斯(埃及)

  摄影:于越浦 王雨曦 王雨杰 罗斌 李文峰 蔡彬彬

  剪辑:倪荣成

  动画制作:范纪民 欧阳永平 杨诗逸

  外联总监:焦洁 樊子豪

  外联执行:黄恬恬 陈聪芷 黎炳宏

  学术顾问

  颜海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

  薛江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团队

  特别鸣谢

  上海博物馆

  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

  Andrey Plaksin

  Mohamed Abdelaziz

  Ayman Damarany

  Luke Hollis

  中国日报社国际部

  中国日报社文教部

  中国日报社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社欧洲分社

  中国日报社非洲分社

  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斑斓初冬

  • 青少年选手超七成 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