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具木乃伊的意义,中国人一看就秒懂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这具木乃伊的意义,中国人一看就秒懂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9-29 15:48

  一个世纪前,一具头戴黄金面具、沉睡了3000多年的木乃伊,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埃及热。这股“狂热”甚至进入了电影、音乐、珠宝、设计等领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并一直绵延至今。

  这具木乃伊,正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年轻法老图坦卡蒙,他9岁登基,19岁去世。他为何要让后人把自己制作成木乃伊?又是如何成为了现代社会最著名的埃及法老?

  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是为了在来世实现复活永生,图坦卡蒙的目的亦是如此。

  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灵魂会回到肉身,经过冥界的审判后将在来世实现永恒,但是灵魂必须要有“不朽的肉身”,才能完成从生到死到永生的循环。

  木乃伊,正是古埃及人用他们的信仰和智慧做出的“不朽的肉身”,也是灵魂回归之所。

  木乃伊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步骤:净化尸体、取出除心脏外的内脏、脱水处理、填充与塑形、涂抹香料与包裹、最终入棺安葬。

  然而,由于王朝更迭,大多数法老们的陵墓都难逃被盗掘的命运,墓室里的木乃伊或是被破坏,或是被盗走。

  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后,外国考古学家和探险者涌入埃及,大量古埃及木乃伊被国外发掘者带到了海外。这一现象,直到1922年图坦卡蒙墓的发现,才得以扭转。

  图源:路透社

  这在考古学界是个历史性的重大发现,因为它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破坏的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它里边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特别是图坦卡蒙木乃伊头上戴着的那件金色面具更是惊艳世人。

  这一发现,不仅轰动了世界,还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古埃及风格的设计热潮。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图源:路透社

  随着图坦卡蒙火遍全球,埃及人对自己古文明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民族自信心也随之倍增。这对当时的埃及尤为重要,因为就在图坦卡蒙墓被发掘前的几个月,英国刚刚承认埃及独立,埃及刚刚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的进程。

  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颜海英看来,图坦卡蒙墓对埃及民族独立运动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埃及开始推动文物保护,不允许帝国列强把在埃及发掘的文物带走。

  回顾埃及文物保护的这段历史,不禁令人想到我国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它跟古埃及木乃伊一样“生不逢时”。当时八国联军肆虐华夏,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中,藏经洞的文物和敦煌壁画,遭到了众多强盗、窃贼的破坏,有的被外国探险者低价购买流失到海外。

  随着国人文明保护意识觉醒,我国从民间到政府开启了系统保护,并在100多年后,最终形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敦煌经验”。

  古埃及文明就像一个人类文明的木乃伊,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物质遗存。如今的埃及,也正从这些历史的遗存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续写属于自己的新文明史。

  在此过程中,不少埃及人会看向中国,想知道中国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文明?是如何从文明中汲取力量走向现代化?古埃及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脉络和命运,也给了中国人无数启发。这种文明交流互鉴,并不会因为文明是“活着”或者“消逝”,而被阻断。

  2024年,中国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一个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在中国上海开展。

  图坦卡蒙并没有通过木乃伊实现复活,但在推动埃及走向民族独立、推动古埃及文明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向世人证明了文明的力量,实现了更大意义上的“永生”。

  中国日报四集古埃及文明系列纪录片《穿梭生死: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座》9月27日全平台上线,每天一集,敬请关注。

  在探讨了“生和死”的问题后,下一集我们将带你走近奔腾的尼罗河,揭示古埃及文明最初的起源。

  出品人:曲莹璞

  总策划:曲莹璞

  总监制:邢志刚

  监制:柯荣谊

  制片人:何娜 李畅翔 张若琼

  总导演:高启辉

  导演:王韦翰

  文案:高启辉 王韦翰

  出镜/配音:焦洁 阿巴斯(埃及)

  摄影:王雨曦 王雨杰 罗斌 李文峰 蔡彬彬

  剪辑:迟至威

  动画制作:曲星宇

  外联总监:焦洁 樊子豪

  外联执行:黄恬恬 陈聪芷 黎炳宏 王瑜 赵晨雁

  学术顾问

  颜海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

  薛江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团队

  特别鸣谢

  上海博物馆

  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

  中国日报社国际部

  中国日报社文教部

  中国日报社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社欧洲分社

  中国日报社非洲分社

  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