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Generation Z in China|美国博主柯鲁瀚:我在贵州见证“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Generation Z in China|美国博主柯鲁瀚:我在贵州见证“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2025-09-26 15:57

  贵州,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3万多座桥梁在黔贵大山中架起“高速平原”,打造出涵盖各类桥型、技术含量极高、不断实现创新突破的“桥梁博物馆”。

  “贵州,一个充满多元魅力的省份,总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兴趣与向往。”5年前,美国博主柯鲁瀚第一次来到贵州,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年都会重返贵州,而每一次贵州都赠他以崭新的风景与故事。

DJI_20250823100412_0266_D_0001.JPG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将于9月28日建成通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义鹏摄

  得知世界“新高度”即将在贵州诞生,柯鲁瀚再次启程,只为在贵州“桥”见世界之巅的又一奇迹。

  

  峡谷深处的百年期盼

  山峦起伏,绿意葱茏,这里是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

大桥俯瞰图 张杰 摄.JPG

  花江大峡谷两岸山峦起伏,绿意葱茏。张杰摄

  北盘江水奔涌,切出两岸近千米高的绝壁。河畔的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江水咆哮,两岸村民的日常生活被天堑无情割裂。

  “这座桥是两岸通行的唯一通道,走路来回需要6个小时。”站在岸边,指着横跨江上的百年铁索桥,67岁的花江村村民梁祖东告诉柯鲁瀚。

DSC03351.JPG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村民梁祖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加尧摄

  14根铁链拴扣于两岸石孔内、以数百块木板铺作桥面,这座建于清代的铁索桥,曾是黔滇交通的咽喉要冲。

  百年间,花江铁索桥多次遭遇自然灾害,几经改修,延续马帮驼铃生生不息;烽烟岁月,铁索桥成为战略要冲,红军凭借天险构筑防线,铁链环扣,留下了无数历史印记。

微信图片_20250922101829.png

  2012年复建的花江铁索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义鹏摄

  2022年1月,花江峡谷大桥开工建设。打从峡谷间传来机器轰鸣的那天起,梁祖东和村民一样,养成了一出门便望向天空的习惯。

image.png

  横跨北盘江的花江铁索桥与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义鹏摄

  如今,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凌空飞架,与古铁索桥隔空对话。仰望云端,梁祖东不由得发出感慨:“现在这座桥,太‘安逸’了!”

  

  为“地球裂缝”量体裁衣

  峡谷谷道蜿蜒,左右着风的方向与力量。

  “风裹挟着云雾,一口便将大桥吞没。”站上桥面,柯鲁瀚感到不可思议,峡谷纵深近千米、最高风速可达14级,破坏力相当于台风过境,贵州桥梁建设者如何在云端穿针引线,架起一座钢铁巨龙?

微信图片_20250922102256.png

  云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义鹏 摄

  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工程科副科长欧阳松将花江峡谷大桥由下至上、从竖到横“拆解”,向柯鲁瀚分享了贵州的“答题思路”。

  巨龙跨越两岸需要坚实的根基,花江峡谷大桥也拥有自己的“定海神针”——锚碇。花江峡谷大桥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安龙岸锚碇总计使用了16.4万方混凝土,足以填满175个标准游泳池。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云+智能模块化温控系统,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基础坚如磐石。

微信图片_20250922103145.png

  “定桥神器”——锚碇。贵州交投集团供图

  如果把钢桁梁比作“骨架”,那花江峡谷大桥绝对是“重量级”。大桥的“龙骨”由93段钢桁梁组成,每一段吊装重量达215吨。通过自主研发迭代至第四代的智慧缆索吊装系统,并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仅需一人便可对钢桁梁和桥面板进行毫米级调控和一键起吊,让大桥提前一个月完成合龙。

2024.11.04钢桁梁首件吊装.jpeg

  花江峡谷大桥钢桁梁首件吊装。贵州交投集团供图

  而为这条钢铁巨龙注入“神经脉络”的,是藏于主缆内的智慧索。花江峡谷大桥左右各设一根主缆,每根主缆由21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91根直径5.7毫米的高强钢丝组成。将所有钢丝首尾相连,可绕地球赤道两圈半。两条主缆内共设置了3根智慧索,如同敏锐的神经“感知”大桥脉动。

智慧缆索安装 张杰 摄.jpg

  花江峡谷大桥智慧缆索安装现场。贵州交投集团供图

  不能改变风,但能改变风的作用方向。花江峡谷大桥还拥有一对“隐形翅膀”——水平导流板和中央稳定板,通过24小时数据分析与前期风洞试验结果读懂“风的语言”,巧妙引导风力。日后,大桥两侧的下水平导流板还将化身绝壁之巅的空中竞速跑道。

微信图片_20250922103948.png

  花江峡谷大桥两侧上下的水平导流板还可用作检修道和竞速跑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义鹏 摄

  克服复杂施工条件、攻破多项技术空白,桥面距水面625米、主桥跨径1420米的大桥就这样将地球裂缝“缝合”在一起。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将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这项工程奇迹不仅刷新了世界桥梁的高度与跨径纪录,更将作为新地标,重塑这片山河的未来。

  

  一桥飞架 万物新生

  峡谷葱茏,但每日都牵引着无数向往目光的,是“地球裂缝”中最耀眼一抹“贵翠青”。

  “为了看清花江峡谷大桥,我整整等了三天。”大桥关岭岸的观景平台上,73岁的背包客王永厚在观桥的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微信图片_20250922105814.jpg

  王永厚的朋友圈截图

  从四川泸州出发,背负20公斤的行囊,他为期一月的旅程终点就在这里。王永厚告诉柯鲁瀚,为了一睹大桥真容,他在细雨和云雾中守候了整整三天。当阳光终于穿透云层,峡谷通明,他徒步六公里赶赴这场约定。

  “看到大桥的一瞬间,只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王永厚感慨。

微信图片_20250922105811.jpg

  73岁的四川背包客王永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雨辛摄

  “世界第一高桥修到了家门口,我肯定想要回来干一番事业。”2024年,在外打工多年的林国权,回到位于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的外婆家,开起了民宿。

DSC03398.JPG

  林国权(左)与柯鲁瀚(右)在民宿屋顶与花江峡谷大桥合影留念。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郭加尧 摄

  大桥给了林国权很多想法,他在村里盘下11栋老屋改造成民宿,设置多个大桥观赏点位,和表哥一起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大桥相关视频,吸引了百万粉丝关注,更带来了不少客人。

  “记录花江峡谷大桥诞生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与柯鲁瀚交谈时,林国权就把无人机放在手边,随时准备起飞拍摄。眼下,林国权的民宿几乎每天都是满房状态,房间已经被预订到国庆之后。

image.png

  林国权正在使用无人机拍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加尧摄

  大桥的魅力,也点燃着年轻一代的激情。民宿里,柯鲁瀚结识了来拍摄毕业设计作品的大学生。

  “我们纪录片名为《欲与天公试比高》,凸显人类意志与自然环境的对话。”四位来自武汉文理学院的年轻人连续几日在花江村采访拍摄,对修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我们意识到,这座桥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经济的变革与人文的连接。真正伟大的工程,最终会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922110509.jpg

  武汉文理学院学生闫思彤(二排左一)、李安琪(二排左二)、禚宇乔(一排左一)、喻泽天(一排左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雨辛 摄

  连接天际,更连接人心。在“横竖都是世界第一”背后,柯鲁瀚见证了工程奇观,感受到“贵州实力”,更理解了“万桥飞架”连接的未来。

DSC03882.JPG

  探访花江峡谷大桥,柯鲁瀚遇到了许多人,听到了许多故事。他认为,正是这些故事及背后的人,使“横竖都是世界第一”成为现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加尧 摄

  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六安8标项目主管技术员古海龙,5年的生日都在花江峡谷大桥上度过,他最骄傲的就是有朝一日,带着孩子亲眼看看大桥,自豪地说“你的父亲也是参与建设‘世界第一高桥’的一员!”

image.png

  古海龙(左)向柯鲁瀚(右)展示手机拍摄的大风场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郭加尧 摄

  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六安8标项目一工区负责人李平安曾被大风困在施工电梯中,依旧认为参与建设世界级工程是人生难得的机会,“我们只是在这辛苦几年,但当地的老百姓可以享受一辈子,这正是修桥的意义所在。”

image.png

  李平安在桥上与家人视频通话。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加尧摄

  不只是交通的通道,更是具有丰富可玩性的旅游目的地。随着首届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2025高桥跳伞国际邀请赛相继在大桥区域开赛,“世界第一高桥”将成为世界极限运动最“硬核”的场地和顶尖舞台。

光影水秀-效果图.jpg

  灯光水幕秀效果图。贵州交投集团供图

  “以桥为核心,我们策划打造了旅游服务、桥梁观光、运动体验三大桥旅融合区域。”贵州交投产业集团市场发展部部长肖佑铭说,从第一张图纸开始,旅游功能就已写入大桥基因。通车后,游客就可以乘坐观光电梯进入桥身,漫步850米的观光廊道,打卡玻璃大厅内的“空中餐厅”“时光邮局”,“大桥还有灯光水幕秀,可在夜间跟随音乐进行演绎,向游客提供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

DJI_20250823185944_0352_D_0001.JPG

  “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义鹏摄

  “横”跨万壑,“竖”破苍穹。作为由贵州投资、贵州设计、贵州施工,并使用贵州建材的“纯贵州造”大桥,花江峡谷大桥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新的“中国方案”,云雾之间,巨龙腾飞,见证人类挑战自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特别鸣谢

  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闵捷 庞博

  执行/韦雨辛 郭加尧 刘义鹏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从一部手机看“世界工厂”创新蝶变

  • 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亮相第七届天津直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