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客货两旺、商旅齐涌!中越铁路架起经贸人文“双向桥”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客货两旺、商旅齐涌!中越铁路架起经贸人文“双向桥”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9-25 09:29

  中新网南宁9月24日电(记者 刘越)暮色中的南宁火车站站台,晚风带着初秋的微凉。

  法国旅客丽丝和纪尧姆拖着贴满旅行贴纸的行李箱,在人群中寻找T8701次中越国际旅客列车的1号车厢。

  这是他们中国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跨境旅程的全新起点。从漫步中国多地的惬意,到开启越南之行的期待,这趟“夕发朝至”的跨境列车,恰好成为串联两国旅途、延续旅行兴致的关键一环。

南宁火车站站台上,一列由南宁开往河内(嘉林)的国际列车正整装待发。中新网刘越 摄

  客运往来热潮涌,多元需求共期盼

  两个月里,丽丝和纪尧姆从成都的烟火巷陌走到云南的山水之间,从北京的故宫红墙逛到上海的外滩霓虹,如今,他们将乘坐这趟列车,在一夜安睡后抵达越南河内。

  两人感叹,第一次坐夜间跨境列车,“睡一觉就到”的体验很不错。纪尧姆笑称:“很明显,中国铁路网比法国大得多,但看到中国铁路网这么庞大、火车能通到这么远的地方,还是挺让人惊讶的。”

  “中国列车的准点率比法国更高,也比法国同类列车的票价便宜得多。而且火车比飞机更环保,能减少碳排放,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法国旅客丽丝和纪尧姆正期待他们的越南之旅。中新网刘越摄

  丽丝补充道,他们早在五年前就听说过这趟中越列车,直到今年线路重启,才终于预订到车票,圆了这场跨国火车旅行的心愿。

  与两人的新鲜体验不同,南宁商人宗先生早已将这趟列车当作深耕中越贸易二十余年的“老搭档”。

  作为常年往返中越的出口商,对他而言,列车“夕发朝至”的优势无可替代。“从南宁飞往越南的航班很少,如果选择陆路自驾,从南宁到友谊关口岸再抵达河内,要耗上七八个小时,一整天都得耽误在路途上。现在晚上上车、次日早上抵达,不仅不影响第二天的商务会谈,还能在车厢里听听新闻、整理文件,享受难得的夜间放松时光。”

  “通关效率也比以前高多了,人少的时候半小时就能办完手续,车厢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做生意的、留学生、探亲的,还有许多国际友人。有时候在包厢里聊聊天,就像个小小的国际社会,天南海北地去交流,对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

南宁火车站站台上,旅客换乘忙。中新网刘越 摄

  近年来,中越经贸合作稳定发展。自2004年起,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自2016年起,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越双边贸易额连续四年突破2000亿美元,2024年达到26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宗先生表示,自己的生意也随着这份增长收获颇丰,而这趟列车,正是串联起这份机遇的重要纽带。

  随着两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商务洽谈、留学交流、旅游探访等人文往来需求也同步攀升。铁路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越联合声明》,于今年5月底恢复开行中越国际旅客列车,为促进中越两国人员往来、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运输保障。

  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南宁局”)获悉,自今年5月25日北京西、南宁至越南河内(嘉林)间国际旅客列车恢复开行以来,客流持续攀升,截至9月22日已累计发送旅客8178人次,其中8月份单月发送2689人次,环比增长89%。

南宁火车站站台上,旅客换乘忙。中新网刘越 摄

  对商务人士来说,“夕发朝至”不耽误工作日程;对游客来讲,慢旅行的节奏还能放松心情。而为匹配多元客流的需求,国铁南宁局在服务细节上不断打磨。中越双语广播消除语言障碍,经专业培训的乘务员熟悉两国文化习俗,既能帮越南旅客解答入境政策,又能为中国游客推荐旅行路线,让车厢里的交流更显温暖。

  广西科技大学的越南籍留学生韦同学说,这趟列车是他来中国上学的“最优解”,安全便捷又省钱;而常驻越南,此次带着越南咖啡、干果赴南宁参加东盟博览会的咖啡商赵先生,更是把这条线路称作“致富线”:“这条铁路线连接着两国的经济发展,希望中越两国发展越来越好。”

  国铁南宁局南宁客运段中越国际旅客列车列车长兰秋霜介绍,自中越国际旅客列车恢复开行以来,跨境旅客运输越来越繁忙,客流以商务、旅游、学生等为主,其中中国、越南旅客占比较大,此外还运送了缅甸、泰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的旅客,成为连接中外友好往来的纽带。

  货运通道劲头足,织密跨境合作网

  中越铁路的活力,不只体现在客运车厢的人声鼎沸中。

  作为中越跨境物流的核心通道,广西始发中越货运班列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据国铁南宁局,今年以来截至9月22日,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已累计发运出口货物2.6万标箱,同比增长173%,超2024年全年总量33%,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贸往来注入强劲动能。

南宁国际铁路港内,机器正在作业。中新网刘越 摄

  今年以来,国铁南宁局与越南铁路部门协商将出入境货物列车牵引吨数从1000吨提升至1300吨,开行频次也从每周5列加密至14列,还针对性推出中越年货班列、中国邮政东盟跨境货运专列等特色货运列车,精准匹配不同行业的货运需求。

  截至目前,已有16家企业通过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其中3家企业年发运量超2000标箱。其中,中外运广西有限公司借势班列的高效稳定,今年1-8月累计发运量达8722标准箱,货运量提前数月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广西凭祥站,国铁南宁局南宁车务段助理翻译马金萍正在进行列车出境前检查。中新网刘越 摄

  在持续提升货运运力、丰富特色货运产品的同时,国铁南宁局还聚焦跨境物流效率优化,通过创新通关模式为货物跨境运输“提速减负”。目前,中越班列采取“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南宁南站至越南安员站全程运输时间最快14小时,可实现货物当日发车、当日抵达、当日清关。

  与此同时,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基础设施的升级完善,中越班列跨境运输服务加速向优质化、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目前,中越班列运输货物涵盖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农副产品、日用品等品类,货物品名达412个,货源辐射至国内25个省区市,中越班列已成为连接中国与越南及东盟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陆路通道。

  穿梭于中越两国的列车,就像一座流动的桥梁,不仅连接着两国的地理空间,更串联起无数人的生活轨迹、事业梦想与合作机遇。当列车最终停靠在河内(嘉林)站,站台上传来不同语言的问候声时,新的故事在此刻开篇。而这条铁路线承载的经贸繁荣与人文交融,亦将在日复一日的往返中,继续书写中越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完)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