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方案(国际论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方案(国际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25 06:48

  全球治理倡议聚焦“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回应的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期盼、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以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核心理念,阐明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五大核心理念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指引人类前进方向贡献中国智慧,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方向、凝聚力量。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二战后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遭遇空前挑战与严峻考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沉渣泛起,严重冲击破坏世界和平发展。放眼全球,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发酵,能源短缺、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挑战。个别国家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破坏全球稳定与公平。如果放任逆流滋长,文明共识持续撕裂,单边霸权挑战多边主义,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将被严重扭曲。

  全球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全球治理倡议聚焦“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回应的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期盼、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

  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当前,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并未完全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得到落实。个别国家以强凌弱,采取霸道霸凌行径。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前进方向。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和重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中国一贯主张并践行大国责任,是维护联合国宪章权威的重要力量。全球治理倡议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体现出中国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的坚定支持。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和现实选择。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核心理念是多边主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切实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直击全球南方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携手各国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底层逻辑。全球治理的目的,就是要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共同建设一个人人享有富足安康的世界。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起来,推动弥合南北发展鸿沟。中国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共建伙伴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坚持将本国利益寓于全球利益之中的生动例证。

  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和务实态度。全球治理的活力源于实践,关键在于行动,根本要看成效。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中国主办的国际会议、国际论坛上提出了诸多务实行动和举措。全球治理倡议将以务实合作深化共识,打造更多可视成果,推进全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切实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 习近平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