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来源:新华社2025-09-09 09:36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9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行,作为我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重大展会,本次投洽会举办投资促进活动超过百场,超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会。

  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贺信,强调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继续和世界分享自身的发展机遇,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确定性。

  在逆全球化寒流涌动,国际投资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成为本届投洽会上最强音。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中国始终是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4年11月6日在上海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拍摄的ABB展台。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1992年,世界500强企业ABB集团首家在华合资企业落户厦门。经过30余年创新发展,ABB集团目前在中国拥有30多家本地企业,超过1.4万名员工,厦门成为ABB电气业务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与创新中心。

  参加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的ABB集团首席执行官马腾说:“中国是ABB业务的基石,也是ABB关键的研发与制造基地。”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据统计,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额。越来越多的外商在寻求“中国机遇”。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拍摄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主场馆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英国的汽车和保健品、泰国的香米、塞尔维亚的红酒、乌兹别克斯坦的哈密瓜……走进本届投洽会的国际合作展区,琳琅满目的全球好物,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和消费者的目光。

  泰王国驻厦门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叶思恩介绍,这是泰国首次组织35家出口企业参展,涵盖食品、饮料、药品等多个领域。“我们对中国消费者充满期待,中国市场充满潜力,是我们可以深耕和增长的市场。”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外国嘉宾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开幕式现场聆听发言。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塞亚丁介绍,今年共有50家会员企业组团参加投洽会,其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大型跨国公司,涵盖制造业、药品、消费品等各个领域。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持乐观态度,58%的外资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优先地之一,76%的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在中国进行再投资。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拍摄的第二十五届投洽会英国国家馆。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本届投洽会上,主宾国英国有超过1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将举办系列经贸对接活动。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倪乐思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在金融、专业服务、先进制造、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领域都有更大机遇和增长潜力,对英国企业进入中国并发展壮大充满信心。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新一轮“出海”闯出更大天地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中外嘉宾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8日,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投洽会上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球份额11.9%,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202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14万亿美元,连续8年排名全球前三。

  “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伙伴之一。”在厦门参加投洽会的匈牙利投资促进局部门主管法迪·沙迪赫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从2014年到2024年,来自中国的大型投资项目有54个,金额超过170亿欧元,为匈牙利创造了超过3万个新工作岗位。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开幕式结束后,外国嘉宾在现场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品、高端装备、绿色低碳产品成为中国制造出海新增长点,更多中国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自主研发、产业集群等优势,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资金和技术出海,布局全球市场,赢得更大发展。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4年9月27日,在位于重庆市铜梁区的海辰储能重庆制造基地,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初步检测两个电芯是否配对。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近3年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67%,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订单快速增长。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旺盛,处于快速跃升期,海辰储能构建起从材料、产品体系到系统集成、整站服务的全球化全链条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场景定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鹏程说。

  更多企业主动“走出去”,拓展更多市场。公报显示,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9万家,境外企业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和地区,年度经营状况良好,2024年,七成境外企业盈利或持平。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携手中国”成为共识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我国完备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跨国公司来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外资企业深度参与塑造我国的产业体系,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在制造业领域,31个大类、548个小类都有外资企业。

  记者在本届洽谈会上采访发现,“携手中国”成为与会机构和企业的共识。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客商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宁德时代展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与企业司司长李楠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中国政府通过多项法规保障外资权益,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地支持全球跨国公司长期投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有助于全球跨国公司在华长期稳定发展。

  中国发展给全球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根据公报统计,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货物出口2110亿美元,增长13%,占同期货物出口总值的5.9%,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万亿美元,向投资所在地纳税821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502.1万人,其中65.8%为外方员工。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拍摄的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建发展馆。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世界500强企业的厦门象屿集团在印尼投资年产250万吨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截至2024年12月,项目为印尼当地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1.5万个,带动园区周边产业发展,项目企业为当地修建公路、桥梁,供应生活用水,开展助学计划等,受到当地认可。”象屿集团总裁邓启东说。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2025年9月8日在福建厦门拍摄的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供链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的综合优势,深刻诠释了“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9月8日,英国永维能源系统公司与一家中国企业签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储能电池智能制造中心。公司首席执行官乔纳森·马伦表示,中国的绿色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在苏州已有生产基地,中国市场增长迅猛,对我们来说机遇无限。”

  投洽会作为中国双向投资促进的重要平台,已成为中国链接世界、世界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的桥梁和纽带,见证着中外企业共同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从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看“引进来”“走出去”新气象

  文字记者:郑良、付敏、刘旸

  视频记者:陈旺

  海报设计:曾学真

  统筹:杜宇、郁琼源、徐钦、聂毅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