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高山 携手向远(大使随笔·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跨越高山 携手向远(大使随笔·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28 08:12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市举行。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引领下,各方将以上合组织的稳定性和坚韧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为本地区各国人民创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谐友好的良好环境。今年是尼泊尔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的第十个年头,尼泊尔总理奥利将应邀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今年也是中尼建交70周年。8月1日,习近平主席同尼泊尔总统鲍德尔就中尼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时指出,中尼建交70年来,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大小国家间友好相处的典范。

  中尼两国山水相依,情谊绵长。自1955年建交以来,中尼关系历久弥坚,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稳健前行。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两国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鲍德尔总统表示,中国是尼泊尔值得信任的邻居和发展伙伴。

  中尼始终互利共赢、携手前行。中国是尼泊尔最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2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中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边境联通、跨境电网、空中丝绸之路等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数年位居尼泊尔新能源车进口量第一,市场占比超过70%,成为中尼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中尼始终守望相助、患难与共。无论是在应对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的危急时刻,还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紧要关头,两国始终互帮互助、互施援手。今年7月,中尼吉隆口岸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方立即向尼泊尔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尼方也尽全力营救和搜寻中方失踪人员,展现出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

  当前,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分享发展红利;志在实现现代化的尼泊尔,正努力实现摆脱最不发达国家行列的愿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尼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互联互通是发展之基。双方将持续推进中尼口岸通关便利化和跨境公路畅通,织密空中航线,推动跨境电网建设,助力尼泊尔从“陆锁国”迈向“陆联国”,更好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

  产业合作是共赢之道。双方要加快推动中尼友谊工业园、中尼南方农业科技园建设,拓展产业技术、标准、人才等领域合作,积极探索中尼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模式,助力尼泊尔提升工农业现代化水平。

  民生工程是幸福之源。双方将继续用好“沐光产房”“活力乡村”“闪亮未来”“甘露计划”等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项目,从教育、医疗、卫生等民众急难愁盼的领域着手,真正实现纾民困、暖民心,润泽乡土、惠及长远。

  人文交流是互信之桥。今年是“尼泊尔旅游年”,中方将继续办好加德满都中国春节系列庆祝活动、博克拉国际山地越野赛和中尼友谊龙舟赛、蓝毗尼国际和平节“三地三品牌”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之钥。双方将共同挖掘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成本和体系优势,加强产业转移、本地化生产等合作,为尼泊尔培育新兴产业和能源转型升级提供强力引擎。

  喜马拉雅山的雪水奔流不息,汇聚起中尼友谊与合作的不竭力量。在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下,中尼必将携手开创互利共赢的新篇章,让跨越山河的友谊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 松)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焕新升级

  • 三名科学家获得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