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征关税能重振美国制造业吗?美专家以堂吉诃德的风车作比讲透了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加征关税能重振美国制造业吗?美专家以堂吉诃德的风车作比讲透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8-14 08:40

  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艾那唐根8月8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政府口口声声说加征关税是为了重振本国制造业,然而这就跟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同风车搏斗一样,注定徒劳无功。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罗杰

  加征关税让美国民众不堪重负

  文章指出,对于美国政府的忠实支持者来说,2025年的关税政策堪称旨在重振本国制造业的大胆举措。事实上,这与其说是新政策,不如说是一场政治秀。在这场充满怀旧气息的表演中,充斥着对昔日工业时代的怀念。正如堂吉诃德将风车当作巨人,美国政府将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其他国家的高效生产以及“美国梦”的破碎视为妖魔来袭。

  同误入歧途的堂吉诃德一样,美国政府陷入了幻想,想当然地认为加征关税就可以让工厂起死回生、就业逐步恢复,甚至重现制造业的“黄金时代”。然而,美国政府耽于幻想、缺乏战略布局,最终只会摧毁美国经济。

  关税通常被当作防御手段,或者说是一块经济盾牌。对于迫切需要保护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征关税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对于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发达国家来说,关税是一把钝器,也是一种累退税,势必增加万千家庭的消费支出并扰乱国际贸易。

  当美国单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15%至50%的关税,为此买单的不是其他国家,而是美国消费者。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本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相当于给每个美国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在信用卡、学生贷款和抵押贷款违约率创新高的背景下,关税造成的额外负担对民众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对于美国低收入群体来说,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上述报告,服装和食品价格涨幅分别达到近17%和2.8%;新车售价上涨2000至1.5万美元,涨幅为8.4%;进口维修零件价格上涨10%至35%。

  如今看来,这些影响并非无足轻重,而是正在撼动美国政府的选民基础,那些来自农村、“铁锈带”以及蓝领阶层的选民曾经对政府控制物价、让制造业重返“黄金时代”的承诺深信不疑。

  加征关税不能重振美国制造业

  文章进一步表示,白宫声称加征关税可以“带回就业岗位”,然而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制造业不是随时可以打开的水龙头,而是一个被忽视的生态系统,需要花费近3万亿美元和20多年时间才能得到重振。

  例如,加征41%的关税或许能让纺织业复苏,然而考虑到美国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5倍、孟加拉国的29倍,消费者购买服装的费用将上涨17%,而且就业岗位不会实现净增长。更重要的是,重振纺织业需要雇用大量低薪工人,而这正是美国所缺乏的。同样的,对钢铁和铝征收50%的关税可以保护1800个工作岗位,然而消费者需要为每个岗位承担81.5万美元的成本。顺便说一句,美国上一次新建铝厂可以追溯到40年前。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对墨西哥汽车征收25%的进口关税虽然有助于促进美国汽车装配行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投入成本,同时削弱出口竞争力。在农业领域,政府补贴或许能延缓农场破产,却也会导致出口市场收缩。随着移民被驱逐出美国,劳动力更加短缺,这势必推高物价。在电子产品行业,若美国不想再花费1400亿美元进口计算机,而是致力于组建本土生产线,那么至少要给半导体工厂投资5000亿美元,还要为此付出10年的努力。

  美国政府的种种说辞让人不禁想起逆向炼金术,即将黄金变成铅。具体来说,华盛顿正在用就业、生产等领域的短期收益掩盖物价上涨、效率低下和反制措施引发的长期损失等问题。正如美国非营利智库“税收基金会”所指出的,关税将资源重新分配给生产力较低的行业,由此拉低了工资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

  若要实现再工业化目标,美国不仅需要在未来20年提供超过10万亿美元的补贴,还要培养一支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自愿接受较低工资的劳动力队伍,目前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

  美国政府把矛头对准了贸易这架“风车”,将其视为构成巨大威胁的洪水猛兽。华盛顿认为,对贸易伙伴的产品征收进口关税就可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事实上,加征关税是以牺牲美国普通民众为代价来维护富人的利益。

  文章最后感叹道,美国政客同堂吉诃德一样冲向“风车”,自以为是在拯救国家,根本没有意识到工厂不会迁回美国,全球各地的“贸易风车”仍将照常运行。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