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8-13 20:32

  “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当来自20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在毅朝现代农业园区内品尝到《葡萄》诗中的“甘香冰玉”,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对话正在葡萄藤下展开。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1

  驻华外交官正在品尝不同品种的葡萄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2

  不同品种的葡萄展示

  “眼前正是我们鄠邑精心培育的特色产业瑰宝——‘户太八号’葡萄。”毅朝现代农业园的负责人张毅朝向驻华外交官介绍道,“‘户太八号’作为鄠邑区本土品种,是葡萄家族里的翘楚,它卓越的耐寒抗高温特性脱颖而出,单产最高可达4000公斤,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23%以上的含糖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3

  张毅朝(右)向驻华外交官介绍园区葡萄的种植情况

  数据显示,目前,鄠邑区葡萄种植面积达6.6万亩,年产量约10万吨。从一粒小小的葡萄种子,到如今品牌价值评估达23.74亿元,葡萄已经成为鄠邑区对外交流一张亮丽的“紫色名片”。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5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华公使哈立德·米莱德(右)走进直播间品尝“户太8号”

  “家人们点点赞!咱们的葡萄采用无公害、绿色葡萄专用有机肥。”张嘉瑞盯着直播镜头卖力地推荐园区里的葡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华公使哈立德·米莱德饶有兴致地体验了直播销售的过程,在直播间品尝过多个品种的葡萄后,他忍不住在直播间竖起大拇指:“每个品种的味道都很美味却又不太一样,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户太8号’,因为它又大又甜。”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6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科技参赞可汗·穆罕穆德正在采摘成熟的葡萄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7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驻华公使帕尔巴蒂·阿里亚尔体验葡萄采摘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驻华公使帕尔巴蒂·阿里亚尔一边体验葡萄采摘的乐趣,一边对园区数字化发展的成果赞不绝口。她表示,希望能够学习借鉴中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引进中国的先进品种,学习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动尼泊尔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持续拓展两国的合作领域。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8

  韩国驻华参赞具芝英向镜头展示刚刚才摘下来的葡萄

智慧“种”进葡萄园 驻华外交官品读乡村振兴“中国甜”_fororder_图片9

  津巴布韦共和国驻华公使衔参赞潘迪赛·马耶拉忍不住直接品尝刚刚才摘下来的“户太8号”

  葡萄藤下的累累果实,正是鄠邑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富民的一个生动缩影。从一颗葡萄种子到一个产业集群,从一个园区的蝶变到一种发展模式的成熟与输出,园区的技术成果和经营理念为世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鄠邑区的乡村振兴实践,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与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建设增添亮丽色彩,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闪耀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时代光芒。正如外交官们在葡萄藤下深入交流所达成的共识:农业合作已然成为推动世界各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纽带。(文/图陈楠 实习生 户倬毓)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