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贝熙叶之子贝石涛: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铭记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贝熙叶之子贝石涛: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铭记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13 09:22

“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铭记”

——访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贝石涛

 

  在法国医生贝石涛的电脑里,保存着其父贝熙叶留下的有关历史资料。每一份资料的地点、人物、事件,他都尽可能核实标注。“这段记忆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法中两国,更属于全人类共同捍卫正义与尊严的历史。”贝石涛说,“我深知,还有许多资料需要搜集,还有许多故事尚未被讲述,这幅历史拼图还不完整。我的责任就是留下更多确凿印证,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铭记,启迪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贝石涛。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提到“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彼时,贝石涛才真正了解到父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此次访问期间,贝石涛作为法国友好人士代表之一,在戴高乐基金会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会见。“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中国在国家层面如此郑重地铭记着父亲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贝石涛告诉记者。

  从那时起,贝石涛开始系统整理父亲的生平资料。他告诉记者,自1913年赴华,贝熙叶曾任北京圣米歇尔医院院长、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医官和北京大学校医等职,参与创办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在中国度过了40余年时光。“父亲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抵抗者、教育者、国际医学界的联络者。他参与了中国现代医疗体系建设,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为大量伤者提供救治,友善对待普通百姓。”贝石涛说。

  贝石涛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摄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背后写着:“我一个人都没有失去。”贝石涛介绍,彼时,父亲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拍摄下战火影像,还组织救护车将伤员送往医院。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在位于北京西山的住所——贝家花园设立了红十字救助站,收治前线送来的伤病员。贝石涛说:“南京大屠杀后,他还曾给逃到北京的幸存者提供过医疗救助。他无法忍受日本对中国发动如此残酷的侵略,毫不迟疑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坚定地投身于抵抗行动之中。”

  贝家花园紧邻当时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在物资匮乏、药品奇缺的情况下,贝熙叶利用自己法国医生的身份与贝家花园的地理便利,为八路军秘密采购、运输药品。他年逾古稀,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往返于城内住所与贝家花园,单程就有40多公里。贝石涛曾多次重走这条“供给线”,他告诉记者:“如今,这段路程已是现代化的道路,但借助父亲留下的老照片,我仍能想象当年的情形。”

  贝石涛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义无反顾地为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提供帮助,曾多次协助国际反法西斯友人。英国学者林迈可在他所著的《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段往事:他因协助八路军被日军通缉,逃亡途中受贝熙叶庇护,最终与妻子一同前往延安。他们的儿子吉姆·林赛,即诞生于延安。2015年,贝石涛受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多名曾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后代在此齐聚。他还记得,吉姆·林赛特意走到自己面前说:“虽然你不认识我,但如果没有你父亲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存在。”

  贝石涛认为,父亲留下的更重要的遗产,是为法中两国搭建的理解与友谊之桥。当年,父亲每周三都会在家中举办沙龙,邀请法中两国知识分子参加。“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些跨文化的交流尤为珍贵。父亲希望人们能够倾听彼此,而不是制造对立。他用行动证明,真诚的友谊可以跨越国界、历久弥新。”贝石涛说,“在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冲突频发的背景下,我希望通过父亲的经历传达一个信念: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增进理解,由此带来更多和平的希望。”

  (本报巴黎电 本报记者 尚凯元)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

  • 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