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曾火烧美国大使官邸的“硬核”人物,当选韩国执政党党首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曾火烧美国大使官邸的“硬核”人物,当选韩国执政党党首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8-03 11:28

  中新网8月2日电(郑云天) 当地时间8月2日,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召开全党大会,国会议员郑清来当选新党首。

  郑清来是共同民主党内的“硬核”亲李在明派人士,以强硬立场著称。在弹劾前总统尹锡悦时,郑清来以国会法制司法委员会委员长身份出任国会弹劾团团长。

  在本次党首竞选中,郑清来再次彰显强硬立场,主张以“同助内乱”的罪名解散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成功吸引党员支持。

  回顾这位60岁的韩国执政党党首的人生,可以看出,“硬核”这个词与他如影随形。

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党首郑清来。图片来源:韩媒报道截图

  曾火烧美国大使官邸的学生领袖

  郑清来出生于1965年,故乡忠清南道锦山郡,是十个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小的。郑清来在大田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随后他单身上京,到首尔进入补习班学习,在1985年考入韩国建国大学产业工学系。

  80年代的韩国大学处在血气十足的“运动时代”,许多大学生都热情投入了“民族民主运动”。郑清来也不例外,他入学之后加入学生运动圈子,成为首尔学生总联合会的成员。

  由于美国支持时任韩国总统全斗焕,引发学生运动圈反弹,所以那个年代的韩国学生运动家非常反感美国。

  现任韩国总理金民锡在80年代就曾策划学生占领首尔的美国文化院,韩国著名演员安内相甚至曾向美国驻韩机构寄送炸弹。

  郑清来比他们更加“硬核”。

  1988年9月,郑清来被韩国情报部门的特工秘密绑架至一家酒店,遭到4个小时的私刑,期间不但被蒙住眼睛殴打,还被施以水刑。

  但严刑并没有吓到郑清来,1989年10月13日,郑清来干出了震惊整个韩国的壮举。

  1989年10月13日上午6点25分左右,郑清来率领5名学生驾驶着由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提供的汽车,靠近美国驻韩大使官邸。翻过围墙后,他们迅速引爆两枚自制炸弹,随后用钢管砸开大使官邸的窗户进入官邸。

  随着炸弹爆炸,郑清来带头高喊“反对卢泰愚叛国访美(时任韩国总统)”“驱逐美国大使”等口号,还砸碎了挂有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肖像的相框。

  在睡梦中被惊醒的时任美国驻韩大使格雷戈,听到爆炸声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穿着睡衣逃离了大使官邸。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郑清来等学生决定,放火烧毁美国大使官邸。他们点燃随身携带的燃烧瓶,在大使官邸内到处放火。

  不过美国人由于连年遭遇韩国学生运动的冲击,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在大使官邸内做了防火处理。这么一来,火就没放起来。

  等到韩国警察冲进大使官邸来逮捕他们时,郑清来又决定向警察扔炸弹拒捕。

  尽管就读于产业工学系,郑清来做炸弹的手艺却不怎么过关,几个炸弹发出巨响,但都没有爆炸,于是6人都被警察逮捕。

  郑清来事后回忆,自己是带着被判死刑的觉悟冲进美国大使官邸的。不过由于火没有烧起来,炸弹也没有爆炸,郑清来最后因纵火未遂、妨碍公务执行罪名被判6年有期徒刑。

  从国会议员到人民大学留学生

  1991年,仅服刑2年的郑清来被假释出狱。由于出身学生运动圈,又有放火焚烧美国大使官邸的前科,郑清来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和另一位学生运动领袖杨泰会(音译)合作,开办了一家补习机构。

  郑清来在补习班教授英语,由于他自己曾经在补习机构复读过一年,所以可以应付。

  这家补习机构开办在首尔麻浦区,附近有大量的住宅区,生意非常好。郑清来主打严格教育,得到家长的欢迎。

  1995年,这家原来只有2名老师的补习机构,已经有了100多位员工,在首尔补习界声名鹊起。

  也是在这一年,郑清来得到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的特赦,恢复了政治权利。郑清来于是决定重返政治圈,但杨泰会决定继续从事教育行业,二人分道扬镳。如今杨泰会创立的比象教育已经是韩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机构之一。

  郑清来于2002年加入卢武铉阵营,支持卢武铉参选韩国总统,并在2004年成为开放国民党(共同民主党前身)国会议员候选人。

  郑清来在首尔麻浦区参选国会议员,由于很多年轻选民当年都曾上过郑清来的辅导班,这些选民的家长也对这位“英语老师”印象深刻,依靠这一优势,郑清来击败大国家党候选人,当选国会议员。

  但在2008年,由于开放国民党失去执政地位,面临民意逆风,郑清来在连任选举中落选。

  郑清来在任时曾多次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并被人大聘为客座教授,落选后的他决定来到中国,在人大留学,学习中文。

  时至今日,郑清来依旧可以用简单的中文进行对话,他与中国留学生聊天的场景也曾火爆韩国社交媒体。

  在2010年离开中国时,郑清来曾表示,在过去四五年间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对中国有很大的信赖与期待,今后会为两国的共同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坚决支持李在明,成为“硬核”党首

  2012年重返韩国政坛的郑清来夺回了自己在麻浦的选区,再度当选国会议员。

  2015年,韩国民主党对朴槿惠政府采取合作、妥协路线,郑清来率先表示不满,自称“党的大炮”,对朴槿惠政府进行斗争,成功当选民主党最高委员,并再次确立自己在强硬派支持者中的地位。

  2021年,随着李在明当选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郑清来表达了对李在明的坚决支持,成为了共同民主党的代表性“亲明”议员。

  2023年9月,韩国国会通过李在明逮捕同意案,时任共同民主党首席最高委员的郑清来怒斥党内“非明”派议员,称他们出卖了自己党的党首。

  2024年12月3日,时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2024年12月14日,韩国国会弹劾尹锡悦,作为国会法制司法委员会委员长的郑清来将弹劾文书送达总统府,并出任弹劾团团长,率领律师团和议员在宪法法院负责起诉尹锡悦。

  自2025年李在明参选总统后,共同民主党党首职务出缺,郑清来在李在明当选总统后正式宣布参选党首。

  在竞选过程中,郑清来再次主打“强硬路线”,要求解散尹锡悦曾所属的国民力量党,以同助内乱的罪名追究国民力量党反对弹劾尹锡悦的责任。

  郑清来在竞选演讲中称,李在明总统只需要治理国家就好,所有和“内乱势力”斗争的工作交给我就好了。

  有韩国媒体认为,由于李在明在共同民主党党员中的超高人气,本次党首选举也是“明心之争”,由于郑清来的强硬形象,再加上他对于李在明的坚决支持,多数共同民主党党员认为郑清来是“明心所向”,所以郑清来得到了党员的支持。

  还有分析认为,郑清来一贯以“硬核”形象示人,又通过主打“解散内乱政党国民力量”当选党首,预计在他的领导下,共同民主党将利用紧急戒严事件继续向国民力量施压,韩国主流两党之间的斗争将更为激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全国赛落幕 “村超”聚力再出发

  • 麋鹿“回家”40载 从本土灭绝到呦呦鹿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