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郑州7月24日电 题:为建设上合共同家园贡献智慧力量——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平行分论坛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
黄河之滨激荡智慧涟漪,嵩山脚下汇聚思想共识。
7月24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新华社、中国社科院、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河南郑州举办六场平行分论坛及交流活动。这座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笑迎八方来客。
平行分论坛上,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近200家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余位中外嘉宾展开深入交流,致力于为建设上合共同家园贡献智慧力量。
弘扬“上海精神” 共谋上合发展
成立24年来,上合组织已从6个成员扩大为26个国家的“上合大家庭”,构建起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始终指引着上合组织前进的方向。
“‘上海精神’20个字基本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愿景、‘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高度契合。”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杨明星说。
“‘上海精神’成为‘上合大家庭’共有的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韩璐表示,这是中国对上合组织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一先进理念超越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秉持“上海精神”,以实际行动谋求共同发展。在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看来,上合组织如何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我们要开展更为制度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文交流和经验分享,形成覆盖面更广泛的上合组织国家城市间、学术机构间的合作网络。”金平说。
“我坚信,上合组织将为欧亚一体化进程作出自身贡献。”伊朗议会研究中心经济部主任马赫迪·拉兹玛罕表示,通过协同合作,这种以经济、基础设施和文化合作为基础的一体化,将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化文化交流 奏响文明乐章
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内,数十名媒体智库专家学者在彩陶前久久驻足,这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很高兴看到近年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联合考古。”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文化遗产部主任巴克特·阿曼巴耶娃表示,当我们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历史图景时,就更容易去构建共同的未来。期待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进一步推动和保障各国考古发掘工作顺利进行,帮助增进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考古‘走出去’,与上合组织多国开展了联合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表示,中外联合考古不仅在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成为深化中国与其他上合组织国家之间交流互鉴的文化工程、民心工程。
媒体智库是推动青年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桥梁。
巴基斯坦国际新闻通讯社中国新闻办公室编辑穆罕默德·扎米尔·阿萨迪认为,媒体和智库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以当地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自己国家的故事,从而让受众更易理解和接受,并对受众产生积极且实际的影响。
“我认为跨文化交流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的翻译,而要深入挖掘文化语境背后的共鸣点。”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高轩表示,作为青年学子,努力探究更具国际传播力的叙事,把河南故事、中国故事更好地讲给世界听,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动务实合作 携手共创未来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日益发展壮大,既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与会中外嘉宾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媒体和智库作用,推动务实合作,携手共创未来。
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之间数字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小而美”的项目成果。“‘小而美’的项目可激活多元主体联动,有效拓展多边合作规模。”兰州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朕朋表示,通过建立更加包容合作的机制与平台,落实更多“小而美”的项目并秉持开放态度,进而推动多边合作朝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安全合作无疑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一大亮点。”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张明表示,上合组织国家安全合作范围不仅包括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贩毒等领域,也扩展至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
“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经济互补性非常显著,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有着各自优势,经济合作潜力也在不断释放。”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张婷表示,期待各方在未来加强政策研究协作、深化重点领域合作、促进人才交流往来,搭建更多更便捷的知识共享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