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说】外媒:危机级赤字或成美国政府“默认模式” 华尔街警告美财政滑向深渊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世界说】外媒:危机级赤字或成美国政府“默认模式” 华尔街警告美财政滑向深渊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7-07 21:13

  中国日报网7月7日电综合外媒报道,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税收与支出法案》(即“大而美”法案),尽管从华尔街到华盛顿多次警告该法案将加剧财政风险,但美政客仍强行推进立法进程。《华尔街日报》指出,此举正将美国推向更危险的财政深渊。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该法案延长了多项减税政策并打破原有财政假设。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此前假设政府支出为临时性增加且减税措施将按期终止,但新法案的实际执行可能低估了其对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的影响。

  CBO的估算显示,这项法案将在十年内使美国增加3.4万亿美元的债务。更严峻的是,美国财政部基于当前支出无限期持续的假设做出预测称,债务与GDP比率将在2050年突破200%,2100年更可能达到535%,远超CBO约145%的预测值。

路透社报道截图

  美国财政已面临多重压力。在特朗普政府推动减税政策后,联邦预算赤字已逼近2万亿美元。高利率与债券市场动荡导致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20年高位,美元创下了1973年以来最大的上半年跌幅。许多投资者认为“财政挥霍”已成为美国政策制定的固有特征,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创始人比尔·格罗斯将美政府比作“拥有无限额度信用卡的青少年”,“还款到期”则将表现为美元走弱和利率上升。

  特朗普政府及其支持者试图通过自有预算模型构建乐观图景,声称减税将加速经济增长,叠加新增关税与大幅削减医疗补助等社会福利支出,能够夯实国家财政基础,但这一观点遭到广泛质疑。经济学家、投资者和政客纷纷发出警告称,美国不断攀升的债务负担将殃及后代。当前赤字占经济的比例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的水平,而美国正在无紧急状况下大举借债。

  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罗格夫指出,美国在真正需要大规模借贷时几乎无回旋余地,市场能否容忍危机中的高负债仍存疑。据债券评级机构穆迪预测,到2035年美国赤字占GDP比例将接近9%,公共债务将超过GDP的130%,刷新1946年的历史纪录。摩根大通固定收益主管普里亚·米斯拉表示,除短期国债外,赤字问题已成为所有购买美债的投资者最核心的考量因素。

美国国内担忧“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务风险。(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蔡艨)

  即便无新增减税政策,CBO预计联邦债务仍将从29万亿美元增至2034年的50万亿美元。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警告,若持续当前路径,将引发债券市场崩盘、经济萎缩或通胀失控。法案推进过程中,共和党内部分歧明显,今年6月,38名共和党众议员联名反对参议院版本立法,认为其“推高借贷成本、阻碍美国人所需要的经济增长”。但最终参议院版本的法案还是以“一票之差”获得通过,该版本在未来10年将比众议院版本多增加1万亿美元的赤字,这远超部分共和党人的可容忍范围。

  美国财政失衡源于经济衰退、联邦援助扩张等多重因素。罗格夫始终认为,高债务水平会拖累经济增长。2012年,他在一篇论文中指出,自1800年以来,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债务水平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90%时,经济增长水平会显著降低。

  路透社类比了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认为美国虽可通过美元贬值和通胀稀释债务,但新预算大幅增加了类似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只是以更缓慢的速度展开。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高企,财政部或被迫缩短债务期限,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威胁美国财政健康。正如罗格夫所言:“美国留给自己的应急空间已非常有限。”这场财政豪赌的后果,或将由下一代承担。(编译:马芮)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