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度解读|“大而美”法案的赢家与输家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深度解读|“大而美”法案的赢家与输家

来源:新华社2025-07-03 15:53

  “一个大而美的法案”——这是共和党人给法案起的名字。

  7月1日,这个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终于在参议院以51比50艰难通过了。该法案在参议院经历了共和党议员倒戈、议员放弃连任、马拉松诵读等戏剧性场面,最后副总统万斯还不得不投下了“打破僵局”的一票。

  今年5月,“大而美”法案曾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艰难表决通过。但参议院版本有很大修改,所以现在这个法案就将返回众议院。而7月4日是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那么,众议院议长现在要做的就是争取在这个最后期限前通过法案。之后才能提交给特朗普签署。

  “大而美”是一个什么法案?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博弈?

  看字面意思,的确很大,厚厚的940页。金额也很大,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虽然大,但并不新。这个法案其实是2017年、也就是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时《减税与就业法案》的延续和升级。《减税与就业法案》预计到今年年底就到期了。“大而美”递补上之后,就将使大部分特朗普的减税措施永久化。同时,还增加了边境安全、国防、能源生产等支出。但法案专门减少了医疗、福利补助及“绿色补贴”等支出,这些都是民主党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

  能够看到,无论是在众议院还是参议院,法案投票都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党派划线,这凸显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为何撕裂?原因在于民主、共和两党政策理念的巨大差异和两党迎合各自支持群体以及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

 这是1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外景。新华社记者胡友松摄

  这是1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外景。新华社记者胡友松摄 

  ——那么,谁会从法案中获利?谁的利益将受损呢?举几个主要的。

  赢家之一:企业

  法案将永久实施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实施的数万亿美元的企业减税措施,并扩大其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将企业税率从2017年减税前的35%永久降至21%。法案还将延长或增加针对企业投资的其他税收优惠,比如新的机械、设备和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

  赢家之二:传统能源行业

  法案废除了拜登政府为减少能源消费而制定的多项条款,还取消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这对化石燃料行业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是福音。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对这个法案如此暴跳如雷的一个原因。

  赢家之三:高收入家庭

  法案将大大扩大家庭从联邦税中扣除的州税和地方税的数额,从目前的1万美元上限增加到4万美元。那么,最大受益者将是年收入20万至50万美元的家庭以及拥有房产的家庭,这些高收入家庭将获得更为优厚的税收优惠。

  赢家之四:靠小费和加班费的群体

  法案免除了小费和加班费的联邦所得税。不过,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领取小费的工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5%,另外只有大约12%的小时工每年才会加班。

  ——利益受损的群体有哪些?

  第一:低收入家庭

  参议院版本的法案中大幅削减联邦医疗补助,尤其是面向贫困和残疾人士的医疗保险计划。这些削减将持续到2034年。其实,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试图推翻奥巴马当年的医保法案。如今,“大而美”将大幅减少获得医保的人数。这会导致将近1200万低收入人群在未来10年内失去医疗保险。

  法案还削减了食品券项目,对于靠领取食品券生活的贫困人群来说,这将是雪上加霜。

  第二:医护人员

  医疗补助资金减少,拥有医疗保险的人数减少,这就意味着就诊量、处方量、还有医疗程序减少,那么支持这些医疗服务的人员也就会随之减少。根据美国机构的分析,这可能导致未来10年医疗保健行业失去近50万个工作岗位。

  第三:美国国债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分析,减税措施将在未来10年增加约3万亿美元、甚至更高的国债。这意味着美国将不得不借入更多资金来弥补支出,预计需要支付6000亿到7000亿美元的额外利息。这些额外利息就将落到子孙后代身上,年轻一代可能受益的教育、住房等支出可能会被削减。

  分析人士认为,“大而美”法案将不断增加美国债务,可能引发全面危机,最终将损害美国经济和美元。(记者:柳丝;视频:李佳旭、王玉珏)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