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西问丨马怀德:为全球人权共识注入中国古典智慧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东西问丨马怀德:为全球人权共识注入中国古典智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6-28 15:40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为全球人权共识注入中国古典智慧

  ——专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也是“中欧人权研讨会”这一中欧在人权领域深层次交流对话的机制化平台创立10周年。近日,以“国际人权共识:80年的回溯与未来展望”和“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为主题的研讨会,分别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和希腊雅典举行。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从重塑全球人权共识的中国视角出发,阐述中国古典文明中的人权理念与智慧。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国际社会主要达成了哪些人权共识?

  马怀德:在过去80年里,国际社会在推动人权规范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尤其是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人类对尊严与自由的共同追求达成初步共识。此后,从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生效,到多项主题性、群体性国际人权公约的建立,我们见证了人权理念的不断扩展与深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人权保障也取得长足进步。自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启动,全球已有逾十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饥饿和疾病显著减少,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了一半以上。这些进步表明,在《世界人权宣言》所奠定的共识指引下,国际社会在维护基本人权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就,同时也认识到仍有诸多不足亟待弥合。

  需指出的是,国际人权共识并非静止不变。随着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人权理念所承载的文化基础、制度路径与实现方式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研讨会专门设立青年分论坛,邀请青年代表展望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权愿景。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中新社记者: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也是“中欧人权研讨会”创立10周年。中国和欧洲为丰富国际人权理念贡献了哪些智慧?

  马怀德:中国和希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拥有光辉灿烂、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古典文明。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中国的孔子、孟子所处的时代被世界广泛赞誉为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重点谈谈中国古代思想中蕴含的人权理念和智慧。中国自古就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和丰富的法律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中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各大法系中独树一帜。中国历代王朝治理都注重运用法制方式,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源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很多观念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我们。比如,以礼为中心的情理法结合的伦理法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思想,“法不阿贵”“刑无等级”“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等等。中国传统的人权观念和智慧,对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历史借鉴。

  2024年4月30日,湖北武汉,“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展览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图为观众参观法律相关简牍。中新社记者张畅 摄

  中新社记者:可否举例说明中国古典人权智慧对当代中国人权保障实践的影响?

  马怀德:我想分享的是儒家经典《孟子》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这是中华传统典籍中人权理念比较鲜明和突出的儒家经典。其中提到“人”的次数为469次,居《孟子》词群的首位,既有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也有指特定的某种人或某个人。

  民本思想是《孟子》的核心理念。孟子很看重民心向背,认为民心乃政权之根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认为民心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主张君主与民众的共乐同享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中的这些思想与《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共同构成了儒家经典中的民本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贯穿到法治中国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孟子》中的民本思想在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写照。

  2025年4月29日,2025纪念孟母孟子大典在山东邹城孟庙举行。图为文舞生和武舞生引领社会各界人士向亚圣殿前行。中新社记者王采怡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古典人权智慧为当今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哪些参考与借鉴?

  马怀德:当今世界正面临单边主义抬头、地缘冲突频发、发展鸿沟加剧的局面。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各国休戚与共、协同发展,强调主权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赢和文明互鉴等国际交往原则,为重塑更加公正公平合理包容的人权共识提供了独特的路径与视角。

  这一理念超越了意识形态分歧,为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国家找到最大公约数,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尊严。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的,“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重要抓手,为弥合当今世界在人权问题上的裂痕提供了富有感召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重构包容普惠的国际人权共识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今天,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重温《世界人权宣言》的初心,不仅是在追溯80年来国际人权事业的历史脉络,更是在为全球人权的未来发展凝聚共识。以人权之名对他国施压不仅违背《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也削弱了国际人权机制的公信力。国际社会需要从“以我为主”的权利输出模式,转向“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共建模式。我们应当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意识形态对立与文明偏见。

  为此,我愿提出三点倡议:第一,人权不应成为对抗的工具,而应成为合作的桥梁。第二,人权保障应注重整体性与协调性。第三,未来人权共识的重建,应以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文明偏见。

  今年是“中欧人权研讨会”创立10周年,希望中欧一同携手,以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纽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推动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健康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马怀德。受访者供图

  马怀德,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立法法》《监察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获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