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水相连 心手相牵——中国中亚共绘丝路新画卷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山水相连 心手相牵——中国中亚共绘丝路新画卷

来源:新华社2025-06-19 09:34

  当地时间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着眼地区各国发展和人民福祉,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达成一系列新的重要共识。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这一精神,深刻总结了双方友好交往的合作密码,为双方世代友好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中国—中亚精神”根植于中国与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以来的开放共赢。两年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擘画“西安愿景”,开启了中国—中亚关系的新时代。两年来,合作机制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互联互通的“大动脉”不断延伸,文明互鉴的火花持续闪耀……伴随着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共识全面落地,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这是2025年5月29日拍摄的位于陕西西安的中国—中亚友谊林。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我们一起栽下的6棵石榴树,已经花满枝头,象征着六国合作欣欣向荣。”阿斯塔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主旨发言开篇的这句生动比喻,形象描绘了中国—中亚合作的累累硕果。站在阿斯塔纳峰会的历史新起点,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中国与中亚国家将锚定命运共同体目标,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共同擘画合作发展的新蓝图,推动中国中亚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就。

  立柱架梁,筑牢合作机制之基

  中亚,这片横亘于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古老土地,与中国山水相连,命运与共。

  建交30余载,中国同中亚五国实现了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以及在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个“全覆盖”。这份互信,根植于30多年来双方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彼此支持。合作成功的密码,在于双方对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项原则的共同坚持。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中亚五国积极响应,中国中亚合作自此驶入快车道。2020年,中国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2023年5月西安峰会上,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建立,为中国—中亚合作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两年来,中国—中亚机制建立起13个部级合作平台,秘书处全面运行,四梁八柱基本成型。

  从元首会晤到部长级会议,从常设机构到各类论坛,中国同中亚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交流合作机制,不仅深化政治互信,也推动经贸、人文、安全等领域深度合作,中国—中亚关系进入新时代。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深化机制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阿斯塔纳宣言》指出,在全面总结中国中亚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以“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中亚精神”。应大力弘扬这一精神,使之成为机制成员国发展友好关系、推进互利合作的基础。六国元首还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的原则固定下来。这是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是2025年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拍摄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携手合作,共赴现代化发展之路

  合作机制如同织机框架,具体项目则是穿梭其间的金线银纬,织就互利共赢的壮美画卷。两年来,中国—中亚共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世界需要一个联通的中亚。”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话语,道出了中亚作为“亚欧大陆中心”对于全球互联互通的枢纽价值。在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共同推动下,这一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2024年12月27日,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市,一场各方盼望已久的铁路项目启动仪式终成现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关于推进中吉乌铁路加快落地建设的共识如期落实。

  中吉乌铁路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元首亲自推动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工程,是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这条起自中国新疆喀什、终至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城市安集延的铁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跨境物流效率,促进人员交流与贸易往来,为破解长期困扰地区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提供“金钥匙”。

  2025年5月20日,2025年首列天津港经霍尔果斯直达塔什干的中亚班列准备从天津港物捷三堆场发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地面,轨道加速铺展;云端,“空中丝路”日益繁忙。互联互通建设有力推动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202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948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0.4%。数字背后是互利共赢的机遇:在西安的浐灞国际港,来自中亚的蜂蜜、饼干、驼奶粉琳琅满目,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在中亚国家,中国的家电、新能源汽车、日用品等也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阿斯塔纳峰会上,六国元首着眼未来,在推动共同发展方面制定了新的合作规划: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明确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等领域作为六大优先合作方向。各方愿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绿色矿产、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投资和产业合作,加快数字和绿色基础设施联通,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合作发展……这些新举措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深度,为各国共同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这是2023年11月26日在土库曼斯坦阿尔卡达格拍摄的电动公交车。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世代友好,架设文明交融之桥

  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如今,延续千年的友好合作之路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续写着文明交流的新篇章。

  这是2025年6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附近拍摄的中哈联合考古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阿斯塔纳新址开诊,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开办分校……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的人文标识越来越多,为世界树立了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的典范。

  2024年6月26日,西工大哈萨克斯坦分校学生道托夫·铁木尔、博雷斯别克·穆拉特、伊萨耶娃·豪哈尔和图列加利·阿米尔(从左至右)在位于陕西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本部校园内合影。新华社记者张博文 摄

  特别是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文交流愈发密切。中国和中亚国家互设文化中心、开设中国高校分校和鲁班工坊等取得进展,中哈、中乌实现互免签证,去年仅中哈人员往来就超过120万人次。中亚国家旅游年、文化年、艺术节在中国广受欢迎,《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中国影视作品走红中亚,中国同中亚友城突破100对……

  2025年5月31日,学生们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鲁班工坊内学习。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人文交流的繁荣景象,拉紧六国民众相知相亲的纽带。在阿斯塔纳峰会上,各方共同宣布愿在文化、文化遗产、旅游领域共同举办活动,丰富青年交流形式,开展联合考古、丝绸之路历史和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博物馆交流、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合作……这些合作将为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搭建更多交流沟通的桥梁,让世代友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024年6月11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爱好中国武术的当地儿童参加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武术表演排练。新华社记者郑开君 摄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中国与中亚国家心手相牵、并肩前行,必将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文字记者:沈虹冰、张京品、赵宇

  参与记者:张斌、付瑞霞、蔺娟

  视频记者: 赵英博、梁爱平、付瑞霞、张爽、赵宇、苟洪景、于跃

  海报设计:钱程

  统筹:叶书宏、谢彬彬、荣浩、陈倩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