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19 08:26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中亚精神”引领中国中亚合作阔步前行

  “我欣喜地看到,从千年古都西安到草原明珠阿斯塔纳,从黄海之滨到里海之畔,从天山南北到帕米尔高原,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共识全面落地,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独立宫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发言,系统阐释“中国—中亚精神”的深刻内涵,宣布进一步加强中国中亚合作的务实举措,引发中亚各界人士热烈反响。他们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主旨发言中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将引领中国中亚合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中亚国家与中国开展更加紧密的务实合作,将为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中亚国家同中国各领域合作不断践行着‘中国—中亚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发言中强调,我们的合作根植于2000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以来的开放共赢。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

  “我们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中亚国家同中国各领域合作不断践行着‘中国—中亚精神’。”哈萨克斯坦旅游和体育部副部长叶尔詹·叶尔金巴耶夫说,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哈中双方不仅在经贸合作、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人员往来、文化活动等人文交流层面合作也日益密切,有力促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

  土库曼斯坦东方通讯社创始人兼商务总监努尔穆拉德·伊尔克巴耶夫表示,国际形势越是动荡不安,越需要国家间的平等对话与开放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充分彰显了中亚国家同中国的合作建立在平等对话、务实合作、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代表了人类发展正确的前进方向。

  哈萨克斯坦中国贸易促进协会会长哈纳特·拜赛克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中亚精神”,基于彼此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各自发展道路的充分尊重。中亚国家与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传统上各有特点,但彼此尊重对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这构成了我们友好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石。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报》记者艾古丽·拉希莫娃认为,中国—中亚机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已成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多边合作平台。从西安峰会到阿斯塔纳峰会,六国领导人不断深化政治互信,携手应对挑战,加强务实合作,正是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的体现。

  “在‘中国—中亚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中亚合作不断深化。”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州州长努拉尔汗·库舍罗夫说,以图尔克斯坦州为例,中国投资扩展到高新技术等新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双方地方合作的内涵。期待未来双方的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前所未有的活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朝着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举办,此次峰会在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阿斯塔纳举办,这本身就具有深刻意义。”塔吉克斯坦总统直属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表示,经过30多年共同努力,中亚国家同中国在相互信任和互利合作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亚国家同中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机制等多边平台积极互动,在广泛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开展战略协作,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中亚地区获得广泛认同。”哈萨克斯坦“欧亚监测”分析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别克·塔日巴耶夫表示,中亚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和贸易往来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倡议和理念体现了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高度契合中亚国家坚持多元外交、谋求共同发展的诉求。

  哈萨克斯坦欧亚国际研究协会主席科日洛娃表示,中国正在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亚国家也在追求各自现代化发展。发展议程的契合为各方在更广泛领域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方在数字转型、绿色技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政治评论员阿卜杜阿齐兹·希迪罗夫表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使得中国中亚合作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重要意义。中亚国家渴望增强地区凝聚力,希望推动合作项目,实现共同发展。中国—中亚合作机制不断成熟,将为整个中亚地区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土库曼斯坦籍教师若贺曼自2010年以来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我深刻感受到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经贸往来、教育交流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友好关系更加密切。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前所未有的活力。”若贺曼说。

  “将为中亚各国民众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发言中总结首届峰会以来的丰硕成果,宣布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务实举措。中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备受鼓舞、令人振奋。

  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同中亚国家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等,实施更多具体项目,在中亚国家引发共鸣,特别是在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内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将为中亚国家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奠定重要基础。

  哈纳特·拜赛克表示,中亚国家多为内陆国家,中国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经验有助于中亚国家在发展中突破地理局限。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强中国中亚合作的务实举措,“充分展现了各方求团结、促稳定、谋发展的共同决心,将助力六国推动现代化进程”。

  “中国同中亚友城突破100对,具有标志性意义。”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者协会主席迈戈尔季诺夫说,这将为中亚国家同中国加强文化、教育、旅游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交流合作提供可持续的平台,显著增进人员往来和民生福祉。

  科日洛娃表示,近年来,得益于贸易便利化政策、口岸升级改造以及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中亚国家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相信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提出的新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中亚国家同中国的经贸往来,为各国民众带来更多福祉。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阿森贝克是一名青年创业者。“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取得丰硕成果,随着合作不断深入,我们的物流将更加便捷、市场将更加广阔,将为像我一样的跨境电商从业者带来新机遇。作为一个来自中亚国家的创业者,我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益处深有感触。相信中亚与中国合作不断深化将为中亚各国民众带来更多发展机遇。”阿森贝克说。

  (本报阿斯塔纳6月18日电 记者车斌、李强、谢亚宏、屈佩、曲颂、陈尚文、李应齐、张志文、包晗、李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9日 02 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