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全球首发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全球首发

来源:《文明》杂志2025-06-11 14:38

  2014《文明宣言》

  2023《全球文明倡议》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6月10日“文明对话国际日”

  《文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等多地举办

  展览并全球首发

  “《文明宣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

  构建文明对话和文明传播的新方式与新载体

  展示中国人的全球文明观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历史性演讲暨“2014《文明宣言》”,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进一步提出文明对话交流的四项原则: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从2014年至2024年,十年间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日益加剧的不稳定和变革,2024年6月中国推动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为“文明对话国际日”,这标志着《全球文明倡议》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支持。文明对话国际日提供了一个契机,提升人们对文明多样性价值的认识,促进对话、相互尊重和全球团结,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相互联结的世界。

  2025年6月10日迎来“文明对话国际日”设立以来的首个全球庆祝日之际,为向世界展示和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特别策划推出:“《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即“文明长卷I”。文明长卷I以习近平主席的“2014《文明宣言》”和“2023《全球文明倡议》”为核心主题基础,以193个联合国会员国和2个联合国观察员国(共195个国家)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暨世界文明标识为代表的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为主要内容,呈现出诠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2025年6月10日“文明对话国际日”,中国通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日内瓦、维也纳、内罗毕、曼谷、巴黎、海牙等地同时发布“《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暨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长卷I主题展览”。

  “《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为国际社会开展文明对话国际日活动提供了一个连接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载体和纽带,通过展示中国人的全球文明观,启动人类文明圣火传递新时代:

  文明长卷I制作采用中国传统经折手工装裱工艺与现代高精度印刷技术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一部展开近60米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文明长卷I“合起成书”——世界文明经典图书、“展开为卷”——人类文明发展画卷,是汇聚世界多彩文明和人类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明长卷I按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理念为设计基础,纵向分为“上、中、下”三重结构,体现中国古典哲学中“天地人和”的理念;横向分为“左西、右东”两翼,其中:

  纵向“上部和下部”通过展示193个联合国会员国和2个联合国观察员国的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图片,不但系统呈现出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标识体系大美形态,而且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美好,深度诠释传播“2014《文明宣言》和2023《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开创性时代意义。

  横向“中轴”中习近平主席的“2014《文明宣言》”和“2023《全球文明倡议》”文字(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中国艺术书法)贯穿整本长卷,自左展开为: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自右展开为:中国艺术书法、阿拉伯文。左右两翼相向而行汇聚于中心,寓意东西方多种文明相遇和汇聚在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大平台,共同构成一幅穿越古今、横跨东西、面向未来气势恢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画卷。

  “《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

  (请横屏观看)

  ▽

  (谢谢观看)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黄河水润枸杞红

  • 重庆:“健康夜市”义诊活动为群众健康服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