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阪世博会,这些展览很吸睛(第一现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大阪世博会,这些展览很吸睛(第一现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09 09:02

  游客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参观了解海南沉香。

  新华社记者 杨光摄

  在日本大阪的濑户内海沿岸,一个巨型木制建筑颇为壮观,这是正在举行的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环形大屋顶”。本届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从4月13日正式开园持续至10月13日。目前,共有158个国家和地区及7个国际组织参展。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截至6月1日,已吸引约507万人次参观。中国馆受到参观者欢迎,据中国贸促会统计,截至6月6日,中国馆累计接待428837人次参观。近日,记者走进大阪世博会园区,探寻各国展馆的精彩之处。

  展示多元文化魅力

  世博会已有174年历史,被誉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大阪世博会园区坐落于大阪湾区域的人工填海岛屿“梦洲”,占地155公顷。这也是日本继1970年大阪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之后,第三次举办大型世博会。

  大阪世博会上,各国展馆以独特的建筑设计和文化展示,诠释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大阪世博会的主建筑“环形大屋顶”,是一个全长2公里、高约20米的巨型木制环状廊道,可连接会场内各区域。从日落时分到晚上10点闭馆,“环形大屋顶”的照明装置会根据黄昏、入夜和夜间3个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亮度与色调,还可随季节变换而变化。今年3月,该建筑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大的木制建筑”认证。大阪世博会会场设计总监藤本壮介表示:“虽然当今世界存在冲突和战争,不同国家的语言、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也各不相同,但是在世博会召开期间,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圆环建筑中和谐共处,彼此建立联系。”

  在园区中心地带,一座“中华书简”缓缓展开,山水意境跃然其上,这是大阪世博会的中国馆。中国馆占地3500平方米,是世博会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馆体上,用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的119句中国诗词名句,尽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馆开馆以来,已相继成功举办四川、北京、天津、江苏、海南等地方活动周,以及“昆曲进世博”“二十四节气文化推广交流活动”等专题活动,内容涵盖文化展示、技术交流、产业合作等多个领域,现场气氛热烈。“这里最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零碳建筑还是未来城市,我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日本参观者吉冈感叹道。中国对未来城市的构想也给来自西班牙的参观者赫玛·米拉斯留下深刻印象:“我看到了一个比我此前印象中更现代化的中国。”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中国馆开馆仪式上特别提到中国馆馆体上的一句经典诗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表示:“今天的世界应该和世博会一样,是一座和平友爱、真诚交流、互学互鉴、百花齐放的百花园,应以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精神引领国际合作,积极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世界各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大阪世博会积极展现可持续发展成果,探索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路径。

  日本馆内的大圆环由木板拼接而成。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木板还可用于其他建筑项目。馆内还设有一处废物处理设施,用于收集会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并借助微生物进行分解,再利用生成的沼气发电,供日本馆使用。沼气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处理后作为燃气进行再利用。日本馆馆长黑田纪幸表示:“希望参观者能感受循环经济理念,并思考能为此做些什么。”

  葡萄牙馆以“海洋”为主题,体现了葡萄牙与海洋的深厚渊源。馆内悬挂的绳索和渔网,让人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展馆采用环保材料,设有一个沉浸式展厅,循环放映人类与海洋的短片。该片以海洋的视角向人类发出警示:“如果你融化了我的冰河,我将淹没你的家园;如果你向我倾倒垃圾,我将把垃圾返还给你;如果你今天掠夺了我所有的资源,明天我将任何东西都不留给你。” 现场一名观众感慨:“这部短片极具冲击力,发人深省。我们必须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守护好地球家园。”

  以古典音乐闻名全球的奥地利,将音乐元素巧妙融入设计。展馆以乐谱为图案打造出螺旋状结构体,仿佛流淌的音符向天空延展。阿联酋馆以“从大地到天空”为主题,设计灵感源于椰枣树,融合传统材料与木工技术,彰显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科威特馆外观似展开的双翼,场馆巧妙融合海浪、沙漠、农田等元素,生动展现科威特风景与文化的多样性……

  开启美好生活新未来

  作为一场全球性展会,大阪世博会汇聚了众多领先科技成果。在这里,观众能亲身体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新型材料以及清洁能源等前沿科技。

  在中国馆的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交互屏上,中国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孙悟空,变身人工智能孙悟空。当记者问人工智能孙悟空:“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有哪些科技亮点?”对方思考片刻后,便答道:“说到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那可是亮点多多。且看那月球正反两面的月壤,如同来自广寒宫的神秘馈赠,让汝等得以一窥嫦娥仙子的故乡。此乃科技之光、文化之韵,尽显我中华之威风!”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段大为表示,该展项运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打造而成。观众可以用中、日、英三种语言,与人工智能孙悟空展开自由、深度对话。

  本届世博会上,世界首台氢动力自动售货机正式启用。该机器由可口可乐公司与富士电机联合开发,无需外接电源插座,直接通过可更换的氢气盒产生电力。这款售货机比普通自动售货机占地面积略大,侧面的发电机模块安装了18个氢气盒,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存储在电池中。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聚焦构建氢能基础设施和解决小型化问题,进一步提高该设施的普及度。

  在大阪健康护理馆,一台形似太空舱的“未来人类洗澡机”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该设备内置人工智能技术监测系统,实时追踪用户脉搏、血压等生理数据。走进松下馆的“大地”区域,一排排植株绿意盎然,长势喜人。松下集团2025年大阪世博会推进委员会技术总监原吉辉介绍,松下通过研发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粮食生产力,利用蓝藻种植的西红柿体积最大增加了44%,玉米体积最大增加了49%。比利时馆展示了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医疗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还改善了患者的康复体验,体现了比利时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

  大阪世博会官网文章表示,世博会将世界各地的人和事物聚集起来,着眼解决各种全球问题。历届世博会诞生的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相信大阪世博会也将为开启美好生活新未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日本大阪电 人民日报记者 朱玥颖 )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09日16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精彩剪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