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视点|多元交流共筑丝路情!首趟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运行记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华视点|多元交流共筑丝路情!首趟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运行记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2025-06-08 09:24

  当地时间6月5日上午8:20,Y30次列车缓缓驶出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2站,一路向东开往陕西西安,标志着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行程告一段落。

  终点站台的告别,也让人重温起点站台上的喜悦与期许。5月29日11:30,Y29次列车从西安站驶出,标志着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从西安首发开行。

  这一成果的落地实施,源于2023年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当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会上提出“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并将“研究共同制定中国-中亚旅游线路的可能性”纳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

  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国家多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经实地踏勘和方案优化,此次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终于顺利开行。

  专列车身采用“丝路金桥”主题涂装,车内装饰融入大雁塔、古城墙、钟楼等西安地标以及哈萨克斯坦地标性建筑等元素。此外,专列上的文化活动也格外丰富。车厢内每日安排中医养生、手工制作、书画创作等文化交流活动,沿途还开展了合唱、民乐演奏等文化展演,让列车成为“流动的文化交流长廊”。

  北京时间5月31日20点45分,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抵达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方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6月1日,“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首发开行欢迎仪式暨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开幕式”在阿拉木图举行。活动现场,覆盖文旅、交通、体育、经贸、医疗等全方位立体深度合作备忘录集中签约落地。

  人文交流集市6月2日在阿拉木图市中心的广场拉开帷幕,非遗技艺、文创产品、中医药知识普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

  2025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的开行,为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开辟了新通道。此专列对于推动中哈两国在交通运输“硬联通”、旅游服务“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方面,具有重大时代意义,既重现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胜景,更勾勒出双方携手走向共同繁荣的美好蓝图。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崔月平

  记者:梁爱平 杨一苗 张爽 张继业

  摄制:别克苏丹

  包装:夏勇

  配音:刘文青

  素材支持:西安铁路局 兰州铁路局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龙山:强降雨后恢复生产生活

  • 走进南博会旅居云南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