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眼见中国免签政策带火旅游,欧洲旅游业敦促放宽对华签证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眼见中国免签政策带火旅游,欧洲旅游业敦促放宽对华签证

来源:环球时报2025-06-05 09:02

  在3日于中国澳门举行的欧洲旅行社和旅游运营商协会2025年澳门峰会上,欧洲旅行社和旅游运营商协会(ECTAA)主席法兰克·奥斯特丹呼吁欧盟放宽对中国公民的入境要求。

  澳门媒体报道称,奥斯特丹在会议期间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对一些欧洲国家实行的免签政策增加了欧洲游客对中国旅游的兴趣。这些免签政策将在今年年底到期,欧洲旅游组织希望政策能够继续延长。

  目前,中国已将免签政策扩大到30多个欧洲国家,包括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斯洛伐克等。这些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签入境。

  今年5月,《旅行与旅游世界》刊文称,德国、拉脱维亚和荷兰等国的旅行社发布报告显示,赴华旅游产品的预订量强劲,行程也从常规路线扩展到贵州、云南等在欧洲较“冷门”的目的地。

  在中国放宽签证限制的同时,欧盟却反应迟缓,这让奥斯特丹感到忧虑。据《旅行与旅游世界》报道,奥斯特丹强调,欧洲需要采取对等措施,以充分释放中欧两个地区之间的旅游潜力。

  报道称,当被问及欧洲国家是否可能为中国游客提供更便利的入境政策时,奥斯特丹表示,这是ECTAA的目标之一:促进更大范围的无国界旅行,减少人们的负担。奥斯特丹还强调,人员自由流动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和全球友好。他还表示,ECTAA正在努力与欧盟委员会合作,降低对非欧洲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的入境门槛。

  葡萄牙旅行社协会主席佩德罗·费雷拉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据《旅行与旅游世界》介绍,葡萄牙目前享受中国免签待遇,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但欧盟方面并没有予以对等回应。费雷拉对此表示遗憾,并强调签证要求阻碍旅行的流动性,最终限制旅游业的增长及其带来的红利。

  旅游行业认为,由于缺乏对等的免签待遇,前往欧洲的中国游客数量受到限制,这对依赖中国游客带来可观收入的欧洲旅游经济体造成了影响。香港《南华早报》今年3月报道称,外汇公司通济隆集团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地放弃美国与欧洲等传统旅游目的地,转而选择中东、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我喜欢南欧的色彩和慢节奏生活,一直想去旅行,但是签证申请太麻烦了。像西班牙、法国这些国家,基本预约等待都要超过一个月,北京等大城市申请的人更多,加上流程时间,可能会等更久。”来自北京的廖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希望签证程序能够简化,更加便利。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对中国游客入境要求的考虑主要基于经济利益、签证与效率、国际关系和竞争压力。中国是全球最大出境旅游市场之一,放宽入境要求可以带动欧洲旅游、零售等产业复苏。此外,由于其他国家已放宽对中国游客的限制,欧盟的旅游行业敦促跟进,旨在避免失去中国市场。

  尽管旅游业界呼吁欧盟放宽对华签证限制以促进行业发展,但奥斯特丹称,对情况迅速转变预期并不乐观。据《旅行与旅游世界》报道,奥斯特丹指出这背后的一大原因是依然充满挑战的政治氛围——一些欧洲国家正在收紧移民政策。报道还提到,目前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背景进一步影响了欧亚之间的旅行联系,导致航线更长、成本更高。

  王鹏则提到,除解决签证的便利性问题外,中欧之间释放旅游潜力还需要考虑航班与交通、支付与消费、文化与服务、安全与应急、市场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与此同时,中欧合作的情况也会影响两国游客的往来。

  《旅行与旅游世界》称,目前对旅行者而言,签证政策与航线限制的综合影响要求其在旅行规划中具备更强的认知度和灵活性。对于航空公司、旅游运营商和政府来说,战略协作与适应性营销对维持流量和促进国际互联互通至关重要。“随着通过外交渠道和行业论坛的对话持续推进,人们仍寄望于形成一个更开放、公平且高效的旅行环境。这将惠及欧亚的旅行者、企业及经济体。”(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李雅唯)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龙山:强降雨后恢复生产生活

  • 走进南博会旅居云南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