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外国人眼中的端午故事(体验“中国味儿”)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外国人眼中的端午故事(体验“中国味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31 08:59

  当地人教恩佐包香囊。受访者供图

  黄春隆(右二)体验划龙舟。杭州余杭区五常街道办事处供图

  罗珃身着汉服,沉浸式体验端午文化后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囊……外国友人对端午文化有多少了解?哪些端午习俗令他们印象深刻?本报采访了几位在华留学生,听听属于他们的端午故事。

  1

  恩佐(法国):

  倾听文化的共鸣与回响

  我来自法国中部卢瓦雷省的小城蒙塔日,我的家乡与中国渊源已久,它是邓小平年轻时曾经勤工俭学的地方,因此,我从小就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去年我终于圆梦来到中国,在三峡大学学习中国文化与国际关系。

  在湖北宜昌的这一年,我体验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魅力。我曾经以为,在课本上读过屈原投江的故事,看过赛龙舟的图片,这就算是懂得了端午。但当亲身参与后,我才发觉书本里的描述仅是冰山一角。

  去年6月,我来到屈原的故乡宜昌秭归县,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包粽子。空气中混合着艾草和糯米的清香,面前摆着粽叶、糯米、红豆、鲜肉,我一边学着卷叶,一边把馅料层层叠好,再用棉绳把粽子扎紧。包粽子比我想象的复杂很多,起初我总是失败,但当地人温和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让我安下心来。在他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最后成功包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味道也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中国人的友善、包容,以及对节日传统的尊重。

  不仅是粽子,其他的端午习俗也令人难忘。端午之际,很多家庭都会在门前悬挂艾叶以驱邪避祸。在小巷中漫步,我看见家家户户门口嫩绿的艾草束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微风吹过,艾草香扑面而来。这些绿意带来的温馨与安宁,混合着糯米香与人情味,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在激昂的龙舟鼓声中,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法国西北部港口城市布雷斯特会举办航海节,那里的赛船活动同样热闹,海风与桨声交织,水面上一派欢腾。当三峡的龙舟鼓声与记忆里布雷斯特的航船汽笛声遥相呼应,我忽然读懂——不同的浪花终将汇入同一片海洋。虽然中法文化有别,但节日里对团圆与平安的追求是殊途同归的情感。

  这段文化交流的旅程让我从书本的知识走进了真实的生活,也让我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我希望能够成为塞纳河与长江之间的信鸽、中法文化和友谊的桥梁,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生动、真切而有温度的侧写。希望更多人能够来到中国,来到三峡,在山水之间倾听文化的共鸣与回响。

  (吴雪聪、杨斯羽采访整理)

  2

  黄春隆(印度尼西亚):

  感受“同舟共济”的东方智慧

  我在2023年9月来到中国杭州,目前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说起端午,我并不陌生。在我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每逢端午,当地华人会举办各类盛大活动,节日气氛热烈。去年6月,我第一次在中国过端午节,和朋友一起包粽子、系五彩绳、制作艾草花束,体验原汁原味的端午“味道”。

  今年端午,我最期待的是龙舟竞渡。听朋友介绍,赛龙舟历史悠久。有种说法是,中国的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国家濒亡之际沉江自尽,当地百姓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遗体,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龙舟竞渡。在这个故事里,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令人动容的家国情怀。

  去年,我参加了由杭州余杭区五常街道组织的龙舟体验营,亲身感受竞渡带来的“速度与激情”。我和同校好友组成队伍,伴着耳边观众的热情欢呼挥桨出发,溅起的水花在河道绽放。握桨、入水、拉水、出水、回桨……随着龙舟划至终点,我们挥舞校旗、举桨欢呼。在龙舟运动中,我感受到了奋斗和团结的力量——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同一条水道上并肩奋进,这不正是“同舟共济”的东方智慧吗!

  除了体验划龙舟,我还现场观看了五常龙舟胜会。当地人说,五常龙舟胜会是杭州西溪湿地五常区域一带水乡特有的端午节民俗庆典活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还是中国国家级非遗。上百艘龙船在西溪湿地相聚,密密匝匝,热闹非凡。其中,有不少用雕花舱板装饰的“彩龙船”,制作精致,犹如亭台楼阁。“请龙王”、讨飨、披红、龙船水洗门槛……胜会还有不少特色习俗,当地人借此祈佑一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一水同舟,万众一心。最近,我和我的龙舟伙伴们在健身房苦练力量,下水练技术,为今年的端午赛龙舟做足准备。在我眼中,龙舟不仅是竞渡的水上之舟,更是团结之舟、奋斗之舟,无论来自何方,只要心怀热爱、携手向前,我们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端午味正浓,我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类似的中国传统活动,这能帮助我更加了解中国——不仅是现代的中国,更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

  (本报记者 丁美栋采访整理)

  3

  罗珃(肯尼亚):

  香气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是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习已有6年时间。正因为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片热土。我第一次接触端午节习俗,是在中国朋友的家里。

  还记得我刚来中国时,端午节那天,朋友邀请我来到家中做客,和他的家人一起过端午。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摆在面前,我学着朋友的操作,手指不熟练地包着粽叶。

  在聚会临别时,朋友的奶奶拿出一只做工精致的香囊送给我。香囊很好闻,里面装着中药材和香料,外面垂着五彩绳。奶奶说,中国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蚊虫滋生,疾病易发。通过佩戴装有芳香气味或药用价值草药的香囊,能“辟秽除恶”,保护佩戴者不受瘟疫侵扰。

  这两年,我陆续参加了多个端午节活动:去山东济南大明湖看赛龙舟,体验颇具济南特色的“碧筒饮”,将莲叶中心刺破和莲茎相通,荷叶盛酒,从茎管的末端吸酒喝;体验中医药的神奇妙用,用金银花、荷叶冲泡茶水饮用,可以清热降火……在山东,不同地市之间的端午节习俗,各有特色和差异。听朋友说,在胶东地区,人们会用露水擦脸,有明目之说。除了插艾蒿以外,胶东人民还会加插桃枝,用以驱邪;德州还会加挂纸葫芦。济南则是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用以驱“五毒”,防瘟疫。不同地方的端午习俗各有不同,让我不禁感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中国多年,我对端午节的理解越发深刻,这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文化感动。端午将至,我和朋友再次围在一起,包起了粽子。这次,我能够熟练地把糯米包进粽叶。这也让我再次想起了我的家乡,肯尼亚人民会用香蕉叶铺底蒸煮米饭。粽子出炉,糯米香味传来,鼻尖还能闻到桌旁香囊里的药草清香,沁人心脾——这是独属于端午的香味。而在这些香气背后,我看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报记者 肖家鑫采访整理)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运会丨主媒体中心正式开放

  • 新疆伊犁:暑期旅游人气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