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通道!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通道!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来源:新华网2025-05-15 09:51

  (新华社南宁5月14日电 记者 樊曦 叶昊鸣)

  5月14日,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上午,搭载着电子元器件、新鲜蔬菜、百货的运输车队,从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同步发车,向越南河内驶去,这标志着中方货运车辆持CBTA(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证件首次入境越南腹地。

  持有CBTA证意味什么?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涉及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国家。所谓CBTA证件,简单来说就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框架下,多国道路运输的通行许可证。有了这个证件,客货车辆可以在6国达成一致的线路上开展运输。

  新通道,开辟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路。

  当日,来自广西、云南以及山东青岛的18辆货车和2辆客车组成车队,分成两路驶向越南河内。线路一从南宁综合保税区出发,经广西友谊关口岸出境,越南友谊口岸入境,途经越南谅山、北江、北宁,最后抵达越南河内,运输全程约400公里,预计用时2天;线路二从昆明综合保税区出发,经云南河口口岸出境,越南老街口岸入境,途经越南老街、安沛、越池,最后抵达越南河内,全程约700公里,预计用时2天。

  400公里和700公里的跨越,翻开了GMS国家国际道路运输合作的新篇章,成为推进澜湄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实现更加融合、繁荣、可持续和包容愿景的发展之路。

  新通道,搭建中越经贸便捷运输网。

  对中越双方而言,跨境运输打破地理限制,让商品、资源和服务高效流动。

  此次运输实现了从起运地直达收货方,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直达运输。据企业介绍,相较于以往运输模式,每辆货车可节省约1天时间,成本可节省800元至1000元,运输时效大大缩减,运输成本也明显降低。两条线路,贯通中方通过河口口岸、友谊关口岸至越南河内的运输线路,提升中越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水平。

  图为开通仪式现场整装待发的货运车辆。 新华社记者 樊曦摄

  新通道,促进中越人文交流“双向奔赴”。

  新通道的开通,打开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新空间,在加快完善和丰富跨境运输体系的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双方文旅通道,推动中越人文交流“双向奔赴”。

  此次活动中,中越双方交通运输、海关、边防部门代表将全程随车护航,研究解决影响便利化运输的问题。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两国“货畅其流,人畅其行”成为中越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的缩影。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表示,此次活动是跨境运输合作的重要节点,中方将以此为契机,会同越方加快推动中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降低司机签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深入推动中越双边协定落地落实,提升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水平。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