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俄深化合作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环球热点)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中俄深化合作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环球热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14 18:43

俄罗斯游客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逛文化街早市。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双方将坚定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双边互利合作,双方商定全面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双方致力于公正、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人文合作……近日,中俄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提出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

  近年来,中俄务实合作显示出强大韧性和互补性,取得亮眼成绩。专家表示,联合声明为下阶段中俄双边关系发展作出新的战略指引,为各自发展振兴助力,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并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

  中国和俄罗斯肩负维护正确二战史观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不久前,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中俄“永恒的怀念”音乐会,中国歌曲《黄河大合唱》与俄罗斯歌曲《神圣的战争》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深刻回忆。《黄河大合唱》诞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与此相应,《神圣的战争》甫一诞生,就成为团结苏联人民同仇敌忾的号角。

  两首歌曲是80年前中苏两国同全世界进步力量一道浴血奋战的写照。80年后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联合声明提出,“中国和苏联分别作为亚洲和欧洲主战场,站在抵御日本军国主义和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进攻的最前线,是抗击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两支中坚力量”“当今世界,中国和俄罗斯肩负维护正确二战史观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双方将坚定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坚决粉碎任何企图篡改二战历史、贬低和抹杀中俄二战历史功绩、抹黑解放者形象的行径”……

  “联合声明强调了中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决定性贡献,东方主战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野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经胜对记者表示,就中国而言,始终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绝大部分日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同时,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率先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为抗击法西斯贡献了大量人力、物力。广大全球南方国家铭记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凝聚起一个重要共识,就是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悲剧重演。无论是创立联合国还是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国际社会的种种努力都是在维护这个共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韩璐表示,在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方面,中国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一方面,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参与联合国各种行动,始终主张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另一方面,面对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继续做大合作蛋糕

  切实保障双边合作在2030年前实现提质升级

  “中国包子味道相当不错,还很便宜。”在黑龙江黑河文化街早市上,俄罗斯游客玛丽亚一边吃着包子,一边不断扭头看着街两边的商铺。她说:“我已经第二次来中国了,这边的旅游业很好,人们也非常好客,我还要买一些中国商品回去。”

  自2023年黑河市重启中俄互免签证团体旅游业务以来,中俄之间的跨境旅游成为黑河市旅游的一大特色。“来中国黑河吃早餐”成为俄罗斯游客时尚,“到黑河对岸的俄罗斯进行一次跨国之旅”成为不少中国游客来到黑河后的一个优先选项。

  黑河早市上蒸腾的烟火气,是中俄深化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去年双边贸易额创下2448亿美元新高,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能源供应国。

  此次联合声明中,中俄一致认为双边互利合作为改善两国人民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双边互利合作,双方商定全面深化经贸、海关、农业、运输、财金、工业、环保、航天和卫星导航、核能、城市建设、卫生健康、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切实保障双边合作在2030年前实现提质升级。

  “中俄两国务实合作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边贸易展现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李振利对记者说,两国务实合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除传统的能源合作外,双方在农业、科技、汽车产业等领域合作也取得很大成效。此次联合声明提出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切实保障双边合作在2030年前实现提质升级的目标,是有较好现实基础和充分保障措施的。

  李振利认为,中俄近期签署20多项合作文件,一致同意继续做大合作蛋糕,夯实经贸和能源合作基本盘,支持跨境电商、农业、矿产合作,稳步推进核能、航空航天领域大型合作项目,加快拓展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双方还签署了新版投资保护协定,为高水平经贸合作完善制度安排。新协定将有助于形成更为良好的商业环境,有力推动中俄务实合作加速发展。

  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

  继续加强教育、青年、媒体、电影等领域合作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文还有中国神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父母经常带我去中国旅行,我非常喜欢中国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三年级学生波林娜今年10岁,学习中文已经5年,如今中文说得很流畅。

  为了能让侨胞和俄罗斯民众的孩子系统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侨胞吴昊与今日教育集团于2022年开办了以中文和中华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全日制国际学校——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谈及当地民众对学中文的态度,如今成为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校长的吴昊有自己的体会:“我本世纪初到当地餐厅吃饭时,俄罗斯民众会用‘Xin Chao’和我打招呼,这是越南话中的‘你好’,而现在俄罗斯人说的是‘你好’,并以自己能说一两句中文感到骄傲。因为当地民众看好中国发展的未来,而且会说中文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中文热折射了中俄人文交流的持续加深。近年来,中俄教育合作日益深入,双向留学生人数持续攀升;地方合作机制稳步推进,友好省州及城市合作活力充盈;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期间,数百项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受到两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你来我往”的双向奔赴,促进了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此次联合声明中,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教育、青年、媒体、电影等领域合作,赓续两国人民的友好传统。

  “俄中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两国持续深化的双边关系的引领,这种关系一年比一年更加紧密。俄中此次签署的联合声明特别关注人文合作,是很自然的事。”俄中友好协会圣彼得堡分会副主席、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与亚太地区研究中心科学主任奥莉加·米古诺娃对记者表示,人民友好始终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动力源泉。不同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中一些基本原则和观念,如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传统价值观、维护人的尊严、维护正义与和平等,都会受到民众之间人文交流程度的影响。“在我看来,近年来俄中两国人文交往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显而易见地在加强。”

  李振利表示,俄罗斯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对中国持积极正向评价态度的受访者比例一直处于高位,俄罗斯年轻人对中国好感度达95%。对于未来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教育、媒体、档案、体育、青少年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相信随着中俄人文交流内涵与形式愈发丰富,两国人民将进一步增进相互理解,为中俄关系持续发展夯实民意基础。”李振利说。(本报记者彭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14日 第 08 版)

  责任编辑:黄之安、张霓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