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那些事儿】十年逐光同行路:经贸领航,文化添翼,中拉合作共赴美好未来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中国那些事儿】十年逐光同行路:经贸领航,文化添翼,中拉合作共赴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5-13 17:23

  中国日报网5月13日电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于5月13日在北京举行。时光回溯至十年前,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行,正式开启了中拉关系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互促的新阶段。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共商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了中拉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方面的坚定决心。

  经贸蓝海助力中拉合作扬帆远航

  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巴西、智利、秘鲁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驻巴拿马大使徐学渊今年4月表示,截至2024年,中拉双边贸易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近40倍。截至目前,中国在拉美地区已先后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签署了5个自贸协定,均已生效实施。

  “一带一路”架起中拉合作新桥梁

  经贸合作的蓬勃发展为中拉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则为双方合作搭建起更为广阔的新桥梁。十多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成果斐然。尽管中国同拉美相距遥远,但山海挡不住的是“双向奔赴”。据报道,拉美有23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近年来,来自拉美的车厘子、牛肉、红酒等商品频繁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一份近期调查显示,87%的中国受访者使用或购买过来自拉美的商品。

  在农业领域,中拉双方的研究合作同样硕果累累。以马铃薯研究和育种合作为例,2005年,国际马铃薯中心专家维克多·奥塔苏来到青海,与中国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合作。双方合作的成果“青薯9号”如今已在中国广泛种植。同时,中国研发的许多种子生产和防病技术已在秘鲁得到应用,使当地农民从中受益。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助力拉美发展成效显著。在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海拔4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区,有中国企业承建的高查瑞光伏电站。该项目解决了近10万户阿根廷家庭的用电需求。而钱凯港作为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由中秘合建,钱凯港从昔日的渔村小港到如今成为连接南美和亚洲的重要枢纽。秘鲁驻华大使马尔科·巴拉雷索表示:“钱凯港启用后,将深刻改变从南美洲到中国的航运状况。”

  正如古巴哈瓦那大学哲学与历史系副教授帕维尔·阿莱曼(Pavel Aleman)所言,拉中伙伴关系是互利共赢的典范——中国经济的活力为拉美地区发展提供重要动力,而拉美地区也为中国的持续增长提供关键支持。在迅速变化的全球格局中,拉中合作的战略意义不断增强,双方深化务实合作有助于有效应对全球风险。

  由“握手”到“交心” 文化纽带牵起中拉民心相通情

  在文化领域,中拉交流同样精彩纷呈。以4月份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例,作为展现全球电影多样性的平台,它体现了中国对不断发展的国际电影市场的开放和包容态度。巴西和阿根廷曾分别受邀担任2024年第十四届和2022年第十二届北影节的主宾国。

  在2025年北影节上,秘鲁家族企业Star Films三代人深耕中国电影发行的故事,备受关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卡普尔一家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电影的热爱,成功培育了一批对中国电影怀有浓厚兴趣的拉美观众群体。

  自2024年11月初以来,《三大队》和《热辣滚烫》等高质量中国影片陆续在拉丁美洲各地影院上映。向拉美人民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貌,吸引了众多拉美人士来到中国,用镜头与中国民众交流,记录当地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在秘鲁首都利马,中国电影节也会举办相关活动。观众被影片中“深刻动人”的中国故事所打动,许多人表示,未来秘中应抓住更多机会在电影制作方面开展合作。

  近年来,一些年轻的拉美电影人通过“聚焦中国青年电影计划”等合作项目来到中国,用眼睛和镜头记录真实的中国。他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在脱贫攻坚、保护文化遗产和推进现代化方面的历程,还与中国民众结下深厚友谊,跨越语言、距离和文化差异,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电影领域的交流合作拉近了中拉人民的心灵距离,而这种文化共鸣也激发了更多拉美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探索热情。越来越多的拉美青年因为热爱而主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来自委内瑞拉的南开大学西班牙语系外教吴瑞龙(Raydis Franco)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他通过文化交流项目来到中国,在天津大学开启学习生涯。过去十年间,吴瑞龙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爱上了天津文化瑰宝之一“相声”。

  他向专业演员学习,并通过在茶馆现场表演实践所学。2023年,吴瑞龙加入面向西班牙语世界的天津相声文化推广项目,和同事、学生们将中国相声作品改编成西班牙语,融合两种语言的幽默元素,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吴瑞龙表示:“通过学习相声,我觉得自己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这份热爱,不仅源于相声,更源于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展望未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之间的合作前景广阔。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持续深化合作,将进一步巩固中拉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韩鹤)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主席在阿斯塔纳的精彩瞬间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