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外看点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政策,老外怎么看!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老外看点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政策,老外怎么看!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4-24 09:32

  制造一支铅笔,木材是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的松树,石墨芯产自南美的矿山,橡皮擦的橡胶源自马来西亚,黄铜套圈和胶水的产地涉及数十个国家的化工技术,这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底层逻辑。——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破坏了全球经贸秩序和发展态势。这会给生活在“地球村”的普通人带来什么影响?老外怎么看!我们来听听环球资讯广播《老外看点》节目的两位外籍嘉宾——来自英国的托尼和来自孟加拉国的加力布怎么说:

  请戳音频,听听《老外看点》节目的两位外籍嘉宾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感受:

  两位老外是如何感受经济全球化的?

  托尼:在英国,你很难找到一件纯粹的“英国制造”,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英国很多的品牌都建立不起来。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英国的时尚产业才能有效进行跨国合作生产,服务更多国家的消费者。另外我还有一位朋友做木地板生意,产品上标着“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但价格并不贵。我问过他,他说木地板是在德国组装,但木材组件则是来自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你看,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加力布:其实全球化就是一个自然的经济规律。我很同意米尔顿先生所说,大家会自然地寻找最佳的资源配置。一只铅笔1、2块钱,如果你说它卖10块钱,就因为在美国生产。我就要问一句,你为什么一定要只在美国生产呢?大家为什么要因此多付这些钱呢?这种做法不符合逻辑。

  英国和孟加拉国媒体和民众如何看待目前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

  加力布:孟加拉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一件10块的T恤衫要卖到50块钱。我们从中国进口优质布料,然后我们有充足的劳动力,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有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服装出口是孟加拉国的重要收入来源,我们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因此孟加拉国非常支持经济全球化。

  托尼:贸易就是贸易,本质上是买和卖,而目前英国贸易和政治联系到了一起。我看到英国媒体的报道:如果英国想和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英国国内的许多事情就要按美国的要求做,甚至要改变法律。很多英国人很生气:我们的内政和英美贸易怎么混到一起了?

  面对美国滥施关税,中国的立场明确而且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但不怕打,要打,奉陪到底!英国和孟加拉国民众如何看待中国的立场?

  托尼:很多英国网友特别佩服中国的底气。不少英国网友说:你看,中国就是不跟随美国,坚守自己的原则。我们英国自己的原则呢?许多英国网友认为,英国应该向中国学习。现在美国利用自身的实力来压制英国去按美国的意愿行事,我就是感觉,忍无可忍。再看中国:要打,奉陪到底!我就感觉一些英国人“不太像样”!

  加力布:孟加拉国有一句老话:钱谁都能赚得到,但受到尊敬才体现水平。美国对其它国家颐指气使,我感觉不到美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还言而无信。孟加拉国的经济贸易最近可能会遇上困难,但未来我可能再挖掘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或者也向中国学习,总之有路可走。但美国今天失去其他国家的尊重,明年、后年还能挽回吗?

  美国媒体最近做了一项调查:尽管有高达八成的美国人认为让更多美国工人从事制造业对美国有好处,但只有二成的美国人愿意到工厂上班。对于目前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制造业到底是什么?

  托尼:英国人很佩服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但现在工厂在英国不多了,英国主要是服务业发达。我查了一下资料,英国工厂最多的时候还是在1700年—1830年。大多数英国人已经不知道工厂是什么样了,早就和传统制造业告别了。现在英国农场缺人,低收入英国人也都不想去农场工作,宁可拿着失业保险也不想去农场上班。以此类推,大多数英国人不可能到工厂上班,美国人估计也是一样。

  编辑丨于永靖

  签审丨高佳义 邹浩宇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