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馆惊艳亮相大阪世博会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国馆惊艳亮相大阪世博会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22 08:19

  展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馆惊艳亮相大阪世博会

  本报记者 朱玥颖

  4月的大阪梦洲,海风吹拂,绿树摇曳。“欢迎来到中国馆!”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行者”正在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服务。日前,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馆惊艳亮相。

  中国馆外形宛如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外立面上以多种字体镌刻着百余句诗词名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中国馆,成为大阪世博会亮丽的“中国名片”。

  展示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共设“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3个展区,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天人合一”展区内,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吸引着观众目光。影像中,94岁高龄的工艺美术家常沙娜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她毕生对敦煌壁画、图案纹样的研究成果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完美融合。展区还以数字化形式动态呈现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耕织图》等,体现中国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彰显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赓续传承。

  “中国馆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参观者了解和学习中国的绝佳机会。”日本世博协会副会长、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松本正义向记者表示。日本设计师仙波宗浩在参观了三星堆文物复制品展览后说:“我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后我还要找机会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中国馆将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希望通过大阪世博会,进一步深化日中地方交流合作。

  展现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

  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和黔东南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的生态修复,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在“绿水青山”展区,一个个生动案例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

  朱鹮保护合作是中日友好的重要纽带,也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典型案例。在中国馆开馆仪式上,上海歌舞团带来原创舞剧《朱鹮》。舞剧总编导佟睿睿向记者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内展示了中日两国共同拯救朱鹮的故事。时隔15年,朱鹮的故事来到大阪世博会,很有历史意义。”

  中国馆建筑充分尝试了竹材在建筑中的使用。竹子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也是可再生的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十分契合本届世博会“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的主题。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表示:“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再到回收利用,中国馆始终把绿色可持续作为核心理念,向‘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交出‘中国答卷’。”

  日本高中生井上拓兜对参观中国馆印象深刻。他说:“中国通过发展先进科技和可再生能源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值得世界各国借鉴学习。”

  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位于中国馆二层的“生生不息”展区充满未来感、科技感。这里展示着由中国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样品,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当地观众东方结香对记者说:“以前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展品,竟然在中国馆得以亲见,我非常激动。”

  在千米高空用“风筝”发电、在地下深处压缩空气储能……“智慧城市”展览描绘了未来城市美好图景。展览现场负责人、中国能建品牌部总经理熊瑛表示:“我们希望向全球呈现中国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生态环保、低空经济等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期待与世界各国共绘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国馆非常棒,我打算带家人再来参观。”日本世博协会会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表示,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期待各国有识之士以大阪世博会为起点,推动创新合作,共同构建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迪米特里·开尔肯泽斯表示,中国馆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非常契合,让人们了解到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如何发展创新并为未来社会提供解决方案。中国馆展示了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合作、努力开创更美好未来的坚定意愿。

  (本报大阪电)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