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参会到创业,美国采购商与广交会结缘二十余年
“中国制造丰富了全球市场供给”
本报记者 洪秋婷 王 珂
“请问这两款产品有哪些差别?配件一样吗?价格相差多少?”在第137届广交会A区展区,美国采购商菲利普·理查德森详细询问供应工厂负责人。
菲利普·理查德森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多年前就与广交会结缘。
“既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菲利普·理查德森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技术日新月异,广交会应有尽有。比如,音响设备有流行新趋势,消费者喜欢高性价比的产品,我很快就找到了多家供应商。”
“1998年,我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就为这里丰富的产品种类所震撼。”菲利普·理查德森说,此后,他几乎每隔一年都会参加,在广交会上寻找新商机。
在菲利普·理查德森看来,广交会不只是为了达成交易,更是通过面对面沟通,建立信任。
“产品数量大、种类全,广交会是独一无二的。”菲利普·理查德森说,“对产品的高度责任感是中国供应商最大的特点。他们可以严格把控质量,确保高质量交付。”
一次次的合作中,了解和信任也在不断增长。2004年,菲利普·理查德森在广州成立了一家音响公司,专注于生产高端室内音响设备,自此开启在中国的创业。如今,这家公司拥有30名员工和6名工程师。工厂里有专业的声学测试实验室,为研发和生产提供支撑。
“从图纸到样品,中国工厂72小时内就能响应。”菲利普·理查德森对中国制造频频点赞,一件件音响产品通过货船运输,从中国深圳出发到达美国洛杉矶港口,再送往美国各大销售终端,“产品从工厂装货到摆上货架,最多只需要1个月时间。如此快的运输速度,还经常供不应求。”
“中国制造丰富了全球市场供给。20多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菲利普·理查德森认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进高水平开放的举措务实,包括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等,显示了中国的开放、自信和包容,“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过去是这样,未来也一定会得到更好印证。”
(本报记者李刚、韩春瑶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