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4-09 09:20

在云南普洱的咖啡种植园里,时常能看到一位外国友人的身影穿梭其中。他熟练地查看咖啡树的生长状况,与当地咖农热情交流,探讨种植、采摘与加工咖啡豆的方法。他叫林德恩,来自德国,而在中国咖啡行业,大家更喜欢称他为“咖啡老林”。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云南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咖啡种植,当林德恩第一次品尝到云南咖啡时,就被它独特的风味所吸引,那股质朴且极具特色的味道,让他坚信当地有能力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精品咖啡豆。

2016年,林德恩在上海创建了咖啡公社,从云南咖农手中收购咖啡鲜果,通过系统加工处理,“从种子到杯子”,致力于打造优质的云南精品咖啡豆。

林德恩:我们收购咖农的咖啡鲜果,都是非常好的鲜果。他们做得非常好。我们跟他们的关系也非常好。我们负责从鲜果到咖啡豆的加工过程,也会调配一下风味,有云南咖啡的特色。推向市场时,有特色的咖啡会比较容易出售。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林德恩发现,通过系统烘焙和厌氧发酵工艺,云南咖啡能够呈现出独特的普洱茶风味。“这是云南咖啡独有的魅力”,他就此萌生了将这份独特性展现给全世界的想法。

​2019年,林德恩和团队参加了全球最大的咖啡烘焙比赛——金豆杯咖啡烘焙大赛,云南咖啡豆凭借出色的风味与品质,荣获了银牌。于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咖啡采购商和烘焙商开始关注云南咖啡,主动与林德恩寻求合作。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林德恩:国际咖啡行业都认可这个比赛。从那时候开始,好多人想了解为什么云南会有这么好的豆子、豆子从哪里来……所以我们借此可以讲我们的故事。在中国也有比较多的人想要了解这款咖啡,越来越多的人喝云南咖啡。

此后,林德恩又带着云南咖啡豆参加了多个国际知名咖啡赛事,并屡获佳绩。他还担任国际评委,并助力金豆杯咖啡烘焙大赛东亚赛区在上海举办。

林德恩:去年1月,我们第一次在上海虹桥国际咖啡港举办金豆杯大赛东亚区的比赛,有中国的咖啡,也有从韩国和日本那边带来的咖啡,种类非常丰富。今年11月,我们会举行第二次东亚区的比赛,这样国际上也会更加认可中国的烘焙品牌。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在中国,林德恩时常和咖啡行业专业人士交流业务,了解咖啡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探讨咖啡产业的发展趋势,寻找未来合作方向。而这令他收获颇丰。

林德恩:我们会参加各种论坛,有中国的专家、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专家,还有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的专家。我是一个德国人,在中国做云南咖啡,可以一起在论坛里聊这个行业,探讨西方和东方咖啡文化的差别、中国市场的发展……大家都很想了解这些事情。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林德恩注意到,咖啡文化在拉美、非洲等地区非常流行,中国也有自己的咖啡豆和咖啡文化。他说,经过多年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云南咖啡,了解了中国的咖啡文化。

林德恩:现在真的可以说,云南咖啡能够代表国家。现在在中国,好多年轻人非常有兴趣从事咖啡行业,做咖啡师、做特调、做拉花等等。特别是中国有茶文化,又有咖啡文化,这两个文化现在越来越有关联。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林德恩注意到,中国政府非常支持云南咖啡行业的发展。他本人也与当地政府合作,计划开展对年轻人的培训。在中国多年,他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也看到了消费市场的逐步升级。林德恩表示,云南咖啡已经出口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

林德恩:中国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喝咖啡,很大程度上会作用于全球市场。我真的很想把云南精品咖啡推广到德国,我们已经准备好下一步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机会。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友人见证云南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中国咖啡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也给林德恩创业增添了信心。他计划继续通过技术支持和培训,助力云南咖农进一步提升咖啡豆的品质,将云南咖啡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丨安然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刘轶瑶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