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缅甸震区直击:内比都水电短缺 伤者多为骨伤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缅甸震区直击:内比都水电短缺 伤者多为骨伤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3-31 08:31

  中新社内比都3月30日电 题:缅甸震区直击:内比都水电短缺 伤者多为骨伤

  中新社记者

  自缅甸中部当地时间28日发生7.9级地震后,中新社记者星夜兼程赶赴地震灾区,于30日8时30分许抵达缅甸首都内比都。这里距离此次地震震中100多公里,记者采访时看到:当地建筑受损严重、供电供水短缺、医院在室外空地搭建“帐篷病房”、地震伤者多为骨伤。

  当地时间3月30日凌晨,缅甸仰光国际机场出口处停着多辆中国民间救援队车辆,救援队员们准备前往地震重灾区曼德勒省,协助地震灾区的搜救工作。图为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搬运物资。 中新社记者陈永诺 摄

  从曼谷到仰光:中国救援力量集结出发

  当地时间29日下午,记者一行自泰国曼谷廊曼机场乘机前往仰光国际机场。记者乘坐的航班虽延误一个多小时才起飞,但该趟航班上座率较高。

  抵达仰光国际机场后,记者看到,中国蓝天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多支中国民间救援队正在机场出口集结,队员们有序搬运矿泉水、方便食品等救援物资,准备奔赴灾区。不少缅甸华人自发赶来,为救援队提供翻译、引路等志愿服务。

  缅甸华人志愿者杨德宪表示,许多当地华人震后第一时间参与救援,相关社交媒体群组刚组建就迅速满员。因车辆有限,只能先往灾区运送应急的卫生巾、尿不湿、酒精等卫生与消毒用品。

  他说,“虽然自己的救援能力微弱,但相信只要有一个人在废墟上搬开一颗石子,都会有很多人因此得到救助。”

  当地时间3月30日,受强烈地震影响,缅甸仰光通往地震重灾区曼德勒省的高速公路部分路面出现裂痕。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摄

  从仰光到内比都:道路建筑受损严重

  30日零时许,记者在仰光搭乘前往曼德勒省运送物资的志愿车队再次出发。车队共有6辆车,记者所乘车辆配备两名司机。地震后路面不平,加上部分路段封锁,亦需绕行,车队行驶速度受到影响。司机说,现在仰光至曼德勒省的路程耗时比平时多了一半。在车辆摇晃中,记者不时惊醒,一夜难眠。

  当日8时30分许,车队终于抵达内比都市郊。越靠近内比都,道路受损情况越严重,网络信号也越差。经过一座破损桥梁时,现场警员要求乘客下车步行,与车辆分批过桥。

  11时许,记者随车队到达内比都国际机场。地震发生时,该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塔倒塌,当值的6名工作人员遇难。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泰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在此集结,停机坪上停有多架载有外国救援物资的飞机。

  泰国搜救人员卡庄萨(Khajornsak)介绍,他们在内比都部署了两个小组,一组负责城市搜索与救援,另一组是医疗紧急救援队。医疗紧急救援队可随时转为流动诊所,提供基本救护。泰方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救援队合作搜救。

  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缅甸首都内比都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外,病人与家属在室外空地休息。该医院病房在地震中受损。 中新社记者陈永诺 摄

  内比都目前仍有余震,当地供电供水短缺。记者一行当日中午用餐的餐厅停水停电。当日最高气温接近40摄氏度,室内更显闷热。

  强震后,内比都建筑物受损严重。13时30分许,记者走访当地一家大型综合医院,看到医院建筑墙体开裂。医院负责人说,该院所接诊的地震伤者中,多半为骨伤患者。考虑到余震影响,为安全起见,院方在室外空地搭建了“帐篷病房”,并在室外停放两辆大型医疗车,一辆用于拍摄X光,一辆用于手术。

  在医院结束采访后,记者一行稍作休整,继续前往地震重灾区曼德勒省。(完)

  (魏华都 陈子彦 陈永诺 戴梦岚 刘大炜 参与报道)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在津成立

  • 越南举行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纪念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