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巴西学者:美国“百亿补贴”催生“硅谷军工体”,科技巨头加入“混合战争”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巴西学者:美国“百亿补贴”催生“硅谷军工体”,科技巨头加入“混合战争”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5-03-28 21:35

  导读

  近年来,美国政府通过巨额补贴、技术封锁和关税壁垒来巩固自身科技优势,推动科技垄断,同时拒绝国际监管,试图延续科技霸权。正如昔日的军工复合体一样,如今美国的科技工业复合体正在崛起,成为影响美国政府内外政策的重要力量。美国以“捍卫自由”之名行霸权主义之实。世界各国应推动真正平等的技术合作,避免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沦为新型霸权工具。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1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表告别演说时,提到了前总统艾森豪威尔1961年令人难忘的告别演说。当时,艾森豪威尔谈到了军工复合体掌握巨大权力的危险,他说:“在政府各部门中,我们必须警惕军工复合体获得不必要的影响力,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权力错位带来恶性增长的可能性目前已经存在,并将持续存在。”

  拜登在演说中提到艾森豪威尔并非不合时宜。他同时还提到了一些大型科技企业目前拥有的不成比例的权力。他说:“60年后,我同样担心科技工业复合体的潜在崛起,这也可能对我们的国家构成真正的危险。美国人正被铺天盖地的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所淹没,这助长了权力滥用……真相被为了权力和利益而编造的谎言所掩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技术。没有什么比这更能给我们的经济、安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带来更深远的可能性和风险了……我们必须确保人工智能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对全人类有益。”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多年来已经有许多人不断提出警告,但美国的政治权力仍然是由亿万富翁把持着。关于军工复合体,几十家智库都在替武器制造商说话,在意识形态上为它们辩护,通过人为制造威胁来引导国家走向战争,比如在阿富汗或伊拉克。它们为了满足军工企业的贪欲,千方百计地为近1万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寻找理由。

  大型科技企业也采取了同样的“操作”:它们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智库网络,对抗社会的公平监管,捍卫自己的利益。在“言论自由”的名义下,他们制造虚假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大赚特赚。这些大型科技企业是世界各地政治攻击的帮凶,它们参与“混合战争”,煽动颜色革命,它们的主子看谁不顺眼它们就咬谁。

  讽刺的是,拜登在自己任期的最后几天提到大型科技企业的这种力量,但他本人在担任总统的四年里,却为支持美国的科技巨头做了不少事情,保护它们免受全球竞争的影响,并制定了《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等产业和技术政策,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拜登政府还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拒绝向中国提供先进的半导体元件,对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还在美国国内打压TikTok。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2月10日至11日,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企业、研究人员和民间组织参加峰会,为国际上发展人工智能制定指导方针。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列出了一些不具约束力的原则,例如促进人工智能的可及性,以缩小数字鸿沟;确保人工智能是开放、包容、透明、合乎伦理、安全和可信的,同时考虑到适用于所有人的国际框架;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治理协调等。共有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声明,包括法国、中国、印度、巴西、日本、加拿大、非盟等。遗憾的是,美国和英国代表拒绝签署声明。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声明中所提到的这些指导原则是中性的,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企业或国家。其目标是制定规范,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反过来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伤害。此外,该文件还预设了创建最低水平的治理,以鼓励合作并规范这种颠覆性技术的开发标准。

  在峰会期间,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欧盟的监管方式提出了警告,称“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度监管可能会扼杀一个变革性的行业”。然而,所谓“捍卫创作自由”,潜台词是维持现状,这有利于美国企业,尤其是美国的大型科技企业,它们希望保持自己的权力和超额利润。

  考虑到人类面临的巨大问题和应用人工智能的巨大可能性,我们决不能让这种颠覆性技术成为美国自私行为的目标,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继续任由它施展霸权。正如没有人能用筛子遮住太阳,国际合作永远是最好的出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英文版标题为 "Get Smart, stay saf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唐文若

  编辑:张钊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