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携手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携手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来源:人民日报2025-03-28 08:30

  琼岛三月,天蓝海碧。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海南博鳌。

  3月27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智库学者和媒体代表参加。与会外方嘉宾普遍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认为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为亚洲乃至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呼吁各方增进信任、团结合作,携手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在推动区域发展和全球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托起老挝农户的“致富梦”,充实中国市场的“果篮子”,中老铁路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奔赴的“黄金大通道”;打造印尼发展的“共赢路”,为可持续运营培养“新人才”,雅万高铁成为高频出行人群的首选交通方式……多年来,亚洲国家互联互通网络不断完善,一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纷纷落地。

  老挝总理宋赛表示:“中国在推动区域发展和全球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挝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感自豪。”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深刻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抬头,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正面临重塑,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待亚洲声音。

  “在全球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的背景下,我们应重申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亚洲应该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稳定与进步。”印度尼西亚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统筹部部长阿古斯说。

  “我们期待大家在今年论坛年会上就全球和亚洲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把握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在世界大变局中共创亚洲美好未来。”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在致辞中强调。

  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表示:“中国推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不让任何一个伙伴掉队,这对当今世界具有示范意义。”

  “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了机遇”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如何以高质量发展为亚洲提供新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是今年论坛年会上各方嘉宾关心的热门话题。

  “中国始终在积极践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和责任。中国加快绿色发展是对未来的投资。”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电池、风力涡轮机及自动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值得称赞。“得益于中国技术,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成本大幅降低,这不仅是中国给国际社会的‘礼物’,也有助于各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福德士河集团执行董事长、创始人安德鲁·福瑞斯特表示,中国正在创造一种绿色的商业模式,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依靠技术驱动生产,降低碳排放,这种模式是可持续的。“我们期待借力中国绿色产能,推动澳大利亚矿业绿色转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表示,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中国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其他国家发展,这也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了机遇。”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未来的中国经济,我会说‘稳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锚’。”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表示。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增进合作的有效方式,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经验也为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有益参考。

  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敦表示,未来全球化进程将更加曲折复杂,需要各国团结协作。中国在推进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对于推进包容、普惠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是希望之地、变革之地、未来之地”

  人形机器人上岗迎宾,握手、聊天、打太极;餐饮机器人熟练地倒面糊、摊煎饼、撒调料,3分钟便可制作一份煎饼果子……行走在年会现场,科技创新元素随处可见,中国经济向“新”而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也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感叹:“中国是希望之地、变革之地、未来之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而不断提高。”

  今年论坛年会将“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设为4个议题之一,举办“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讨论分析推动智能向善、弥合全球智能鸿沟的实现路径与解决方案。

  BI挪威商学院教授卡尔·费认为,深度求索是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鲜明例证。“当前,全球科技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丰硕的自主创新成果,彰显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韧性。”

  借助中国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设施,来自加拿大的失能人士艾玛重获生活信心;结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泰国正大集团实现了榴莲数据智能分析,将榴莲成熟度的预测精度从50%提升至91%;中老共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助力老挝打造增长“数字引擎”……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更多国家成为技术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给世界带来发展新机遇,中国在科技合作方面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合作理念,不仅有助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说。

  (本报记者 李安琪 陈熙芮 本报记者刘玲玲、刘歌、林子涵、王若凡、董泽扬参与采写)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以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

  • 乌旦塔拉 美如童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