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徒步游中国“圈粉”海外游客(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徒步游中国“圈粉”海外游客(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3-24 18:33

维娜·卡玛洛塔在新疆体验制陶工艺。

朱裕华摄

西班牙游客在上海田子坊品尝浆果茶。

陈浩明摄(新华社发)

  中国入境游持续升温,为各国徒步旅行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目的地选择。便利的免签政策、完善的支付服务以及精心设计的徒步路线,让外国徒步旅行爱好者能够尽情探索中国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体验,感受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意大利徒步旅行爱好者卡玛洛塔——

  重走传奇之旅,发现真实的现代中国

  本报记者 谢亚宏

  “我受马可·波罗的启发而来,也被中国文化和美景深深吸引。”意大利徒步旅行爱好者维娜·卡玛洛塔对记者说。

  卡玛洛塔今年75岁,曾从事导游工作,此前已多次完成在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徒步旅行。3年前,她萌生重走马可·波罗的传奇之旅、徒步到中国旅行的想法,并于2022年4月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踏上徒步横跨欧亚大陆的旅程。她手持登山杖一路向东,每天行走15至20公里,最终于2024年11月顺利抵达中国西安。

  “我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多元风情。”卡玛洛塔翻开背包里装着的《马可·波罗游记》,书页空白处记满了旅途中的见闻。2024年8月,卡玛洛塔在途经14个国家后,从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口岸入境中国,受到了当地民众载歌载舞的欢迎。她在新疆不仅看到了《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记载的大片棉田,还与当地人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他们经常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做客,虽然有时只能比划着进行交流,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友好与热情。”卡玛洛塔说。

  卡玛洛塔在中国的旅行足迹遍及新疆、甘肃、陕西等7个省份的20余座城市。随着书上的笔记越记越多,她又开设了社交账号和个人网站,发布了不少自己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感,“很多欧洲人对中国了解不多,我想让他们看见一个真实的现代中国。”卡玛洛塔介绍,她特意将西安作为本次徒步旅行的最后一站。“马可·波罗笔下的西安十分繁华,即便已经过去700多年,我眼前这座古城依然生机勃勃。环城公园历史悠久的古城墙和护城河干净整洁,博物馆中静静站立的兵马俑塑像更令人震撼。”

  今年4月,卡玛洛塔将再次来到西安,重启中国之旅,前往马可·波罗曾访问的江苏扬州、浙江杭州等地。旅程全部结束后,她希望将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写成一本书,用路上拍摄的图片和收到的礼物办一场展览。“中国已经对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不少欧洲国家实施免签政策,我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经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走走看看。”卡玛洛塔说。

  韩国徒步旅行爱好者全永和——

  免签政策放宽,用脚步探索魅力山川

  本报记者 方 敏

  “自从在画册上看到南太行山后,我就告诉自己,有生之年必须要来这里走一走。”随着中国免签政策放宽,越来越多韩国人选择来中国旅游。50多岁的韩国徒步旅行爱好者全永和也趁着周末,来到河南新乡辉县市徒步旅行,看一看他心心念念的南太行山。

  全永和和朋友们一路向上,经云峰画廊登上老爷顶,途经听禅台、试胆石、闻琴台、如画台、戏龙台、丹凤台、归真台等7个特色观景台。“老爷顶”号称“太行第一峰”,海拔1570米,位于新乡八里沟景区天界山云峰之巅。“云峰画廊”镶嵌在海拔约1200米处,以清峰关起始,全程8公里,宛若一条玉带。“真的是一步一景、步步惊艳啊。”眼前的美景让全永和忍不住赞叹。

  返程时,全永和惊讶地在清峰关发现了一家韩国餐厅。这让他不禁感慨,即便只是中国一个县级市景区,徒步旅行的配套设施也如此完备。标识牌上的英文标注、景区干净的环境、山区内的5G网络全覆盖……一个个细节,不仅让全永和连连称道,许多外国游客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点赞。全永和在旅程中看到,景区周边有的村子正在建设民宿,希望吸引更多游客,有的村子组织起了豫剧表演,丰富游客文化体验,处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介绍,为提升国际服务水平、优化入境外国游客体验,新乡目前已实现全市重点文旅场所外币支付服务全覆盖。当地还通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市场环境整治、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旅游智慧服务提升、旅游投诉处置等,不断提升新乡的游玩便利度。

  随着外国游客不断解锁新体验,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呈现眼前。全永和在此次南太行徒步之旅中,还特意去游览了郭亮挂壁公路。走进这条山体中凿开的公路,他抚摸着路边的石壁,激动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这都是一锤一锤凿出来的吗?没有用到现代化的工具吗?”当得知挂壁公路全部由郭亮村村民手工建设完成时,他竖起了大拇指:“不来中国旅游,就见不到这些奇迹。”

  法国徒步旅行爱好者何昂湍——

  基础设施便利,旅行体验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手持登山棍,身着防水夹克,踏过土石小道,法国徒步旅行爱好者安托万(中文名:何昂湍)与外国朋友们一起,摸着虎跳峡的高耸峭壁,倾听金沙江的震天涛声前行。“这条徒步线路是我规划的!”何昂湍说,他在中国云南生活已有10余年,徒步旅行的足迹遍布丽江、大理、迪庆等地。

  “我为徒步旅行而来,也是徒步旅行留下了我。”何昂湍出生于法国乡村,从小就跟着母亲爬山采蘑菇。这让他向往远离喧嚣、融入山川的生活。何昂湍第一次来中国徒步旅行是在虎跳峡,云南秀丽的自然风光坚定了他留下的决心。何昂湍表示,云南徒步旅行路线多样,随着越发熟悉云南,他希望能发挥桥梁作用,帮助更多外国徒步旅行爱好者领略这里的大好河山。

  近年来,云南徒步旅行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具风情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国徒步旅行爱好者。何昂湍介绍,在中国徒步旅行越来越便利。安全措施不断跟进,为徒步爱好者提供了更多保障;线路轨迹规划不断优化,让旅行体验进一步提升;旅途沿线开设的客栈越来越多,住宿条件持续改善。“虎跳峡沿线的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游客结束一天的徒步旅行后,一个热水澡就能冲散他们全身的疲惫。”他说。

  来自葡萄牙的玛维利亚一家刚刚按照何昂湍建议的行程完成了徒步旅行。他们先沿着虎跳峡与滔滔金沙江水同行,中途去往白水台观赏雪白的碳酸钙围绕清蓝台水,最后再回到香格里拉城区休整游玩。“这次旅行是我们全家人共同的美好回忆。”玛维利亚说,沿途壮美的景色让他们一家惊叹不已,徒步旅行这一方式也培养了孩子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对我来说,过境免签的停留时间不断延长,真是好消息。”何昂湍说,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放宽优化,他收到来自欧洲、亚洲、北美的旅行路线咨询多了起来,“欢迎越来越多全球各地的徒步爱好者来到云南、爱上云南。”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4日 17 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