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佐利克:我钦佩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佐利克:我钦佩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来源:中国日报2025-03-19 22:18

  编者按:三月,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B·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来华交流,其新著《论美国:美国外交及外交政策史》中文版亦于同期在中国出版发行。在上海,佐利克接受了中国日报深度访谈,畅谈外交见解,回顾中国在经济与科技领域的转型历程,并深入探讨中美关系中的关键议题。以下是访谈摘录:

  佐利克和他的新书《论美国:美国外交及外交政策史》(摄影:郑朱翎)

  中国日报:您写《论美国:美国外交及外交政策史》这本书的灵感从何而来?

  佐利克:我想与年轻一代分享我的经验,关于如何思考历史和解决问题。亨利·基辛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写了一本名为《大外交》的书,他主要参考了欧洲的经验,而我想尝试从美国的经验中汲取一些启示。我认为让历史生动起来的方式是讲述故事和人物。每一章都聚焦于一个人或一群人以及他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与众不同,部分原因在于我的背景经历。除了安全问题,书中还涉及财政问题、贸易问题和技术问题。当把这些综合在一起时,我坚信外交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在书中,你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调解、谈判、演讲运用、倡导等方面的策略技巧。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让你对外交的实践有更深入的了解,跨越文化的界限。

  中国日报:1980年,您首次来到中国,那时正值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您如何看中国在过去40多年里所经历的经济和社会转型?

  佐利克:我很高兴那时有机会访问中国。我们参观了一个城市,我只记得那里的砖块和每个人身着蓝色和灰色衣服,但这给了我一个视觉参照点。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看到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一直被中国的变化所吸引。在世界银行任职的时候,除了去北京或上海,我还尝试走访中国的其他地区和城市。我的主要感受是这是一群多么勤劳的人民,他们想要创造更好的生活,让我非常尊重和钦佩。因此,对我来说,尽管在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基于共同优势去寻找共同点,避免麻烦并建立共同的优势。这次中国行我也会去深圳,我想深圳看起来将与我在1980年看到的完全不同。短短几十年,你看到人们从贫困和身着单调的服装变成了你现在周围看到的样子,这真是巨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中国日报:中国和美国如何建立积极的关系?

  佐利克: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 我们不希望看到两国发生冲突,我们需要竭力避免误判。有时,人们会因为错误假设而陷入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事件可能会变糟。显然,双方希望努力重建信任,并找到在经济、气候、大流行病或其他问题上的共同点。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找到双赢的合作机会。我希望事情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中国日报:中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佐利克:我期待中美两国共同引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DeepSeek的成功, 在我看来不是单纯的中美竞争,更多体现了人工智能新阶段的魅力。去年,所有的讨论都集中在构建非常昂贵的大模型上,这些大型语言模型不仅资本投入多,而且能源密集。因此,我认为DeepSeek不仅对中国,对其他国家也标志着一个阶段性的转变。技术正在从赋能向适应转变。DeepSeek是一个开放系统,它说明人们可以以更低成本去研发。尽管中美拥有各自的系统,但观念传播是跨越国界的,而且具有变革性。

  中国日报:关税和贸易壁垒仍然是全球化的主要挑战。您认为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佐利克:我不支持加征关税政策。如果你问关税或壁垒的影响是什么,影响就是它会提高成本、降低生产率。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皆受其累。因此,这绝非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美国也正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加关税,这也会伤害北美的汽车产业。因此,我不认为这些是正确的政策。但有时,关税被用作谈判的一部分。特朗普可能将关税作为一种施压他国的手段。对于中国,他通过加征关税,试图在芬太尼、药品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我只能说他是从一个交易商的视角看待世界。

  中国日报:为什么美国不能增加对中国的技术出口?

  佐利克:在我看来, 出口管制或许在短期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无法阻止别人发展。

  所以,如果美国限制半导体出口,可能是出于安全目的。但不要自欺欺人,中国将在几年内研发出来。因此,我想说的是,我理解某些出口管制的逻辑。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危险,因为它将产生不同的体系,而这正是我们现在正在应对的时代。

  中国日报: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佐利克: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快。许多中国人仍然说,“嗯,我们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世界一些地区将中国视为强大的巨人,当你是强大的巨人时,你必须考虑你将如何被看待。我希望我们能够找到共同基础,不仅美国和中国,还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欧洲,以此建立一个更协作的的工作框架。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