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澳洲学者:AI时代,美国还想垄断科技霸权,但这次世界有了新选择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澳洲学者:AI时代,美国还想垄断科技霸权,但这次世界有了新选择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3-05 09:16

  导读:美国大型科技企业长期主导全球科技发展,其先进技术与政府雄厚资金相结合,成为全球科技生态的支柱,也助力美国赢得了全球科技霸权。随着AI时代开启,中美AI治理理念迥异:美国试图继续垄断技术标准和规范,让技术为自身利益服务;中国则主张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实行多边治理,开放合作。世界各国在美国主导的技术框架之外拥有了新的选择。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在过去三四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实际上也一直是全球的大型科技公司。美国企业在硬件、软件和应用领域稳居领导地位,提供并控制了操作系统、平台和服务;这些操作系统、平台和服务基本上就构成了全球技术生态。美国的科研实验室垄断了全球人才市场,使美国公司能够主导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机制。

  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有个特点,那就是其专利技术与政府财政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和美国军工复合体深厚而持久的联系,硅谷就不会有今天的样子。五角大楼的合同为上世纪90年代硅谷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这才有了如今这一代占主导地位的科技巨头。

  美国在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使美国政府能够对促进全球商业的机构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甚至能够将数字基础设施武器化。美国学者亨利·法雷尔和亚伯拉罕·纽曼在《地下帝国》 (Underground Empire) 一书中写道,过去30年来,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也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统治工具”。

  而现在,当我们进入一个可能以人工智能 (AI) 的发展和应用为主导的新时代时,相应的机制安排在美国也很明显。

  虽然五角大楼的大部分年度拨款仍用于采购常规武器系统,进了防务承包商的口袋,但一种新的政治经济现象正在出现,将高科技、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这几个要素纠缠在一起。布朗大学“战争成本项目”202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数据的中心作用已经成为美国国防部门决策层关注的焦点。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罗伯托·冈萨雷斯指出,“再加上科技领袖、风险资本家和商业记者多年来对AI的大肆宣传,这极大地激发了军界高层的兴趣,他们将硅谷的最新创新成果视为不可或缺的战争工具”。

  在不久前举行的特朗普就职典礼上,一些硅谷大佬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这并不奇怪。

  在美国,AI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被封闭在一个固化的环境中,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融资推动了一种旨在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科技商业模式。有个热词叫“细分市场杀手”,指的就是这样一种理念,即技术平台的盈利是以消除竞争为前提的。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类似于现代的食利者,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和法国经济学家塞德里克·迪朗将其描述为“技术封建主义”。

  在特朗普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美国正在进一步强化这一基本的政治经济模式,将其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视为其维持全球霸权的核心,并有意利用其对整个“科技树”中关键要素的控制,来对别人发号施令,推行自己的优先事项。很多人认为,美国通过OpenAI、Alphabet、Meta,以及埃隆·马斯克的多家企业对关键半导体设计、核心算法和应用程序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谁可以在何种条件下获得什么技术。

  美国表示,为了让AI技术蓬勃发展,必须放松监管,认为对AI和“安全”的担忧将阻碍其发展。而最低限度的监管约束,意味着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无需遵守美国以外地区的监管要求。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仍然是要营造一种环境,让美国技术成为事实上的全球技术。

  美国一边嘴上大谈“一个没有意识形态偏见的AI世界”,一边却在推行一种充斥着美国例外论和霸权偏见的AI构想。这与美国一贯的文化和政治霸权叙事一脉相承。如此明显的言行不一,正如美国对什么叫“适当限制”司法管辖权的理解一样。

  新任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单极世界是一种不自然的状态,多极世界才是现实。但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和政府相关战略政策仍在寻求使美国永久处于技术主导地位。正是这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才让美国拥有了对他国事务施加干预,并从他国掠夺资源和财富的能力,而其他国家则慑于美国的淫威,不得不屈服。

  现代制裁和相关的惩罚性措施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美国主导了支撑全球贸易和金融的技术体系。正如最近美国国际开发署裁撤风波所揭示的那样,多年来美国凭借对信息生产和分发网络的控制,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多次政权更迭行动。一个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不受国际公认的治理规范约束、完全由美国自主控制的AI技术体系,就是在新条件下延续这些能力的手段之一。

  如果说美国的以上目的还不够明显,或者说掩盖在了所谓的“创新”“自由”和“取消审查”之类冠冕堂皇的言辞之后,那么在近日于法国巴黎举行的AI行动峰会上,美国与英国一起拒绝签署《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AI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足以暴露其根本战略意图。

  包括法国、中国和印度在内的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这份声明,承诺对AI的发展采取“开放、包容和道德”的态度,以“透明、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方式促进AI普及,“让AI可持续地造福人类与地球”。

  当我们把以上这些事实放在一起,便不难看出,美国的AI和技术议程反映了美国对全球霸权的无限野心,它优先考虑的是自己对整个技术体系的控制,然后才是技术可及性——说白了,它才不管别人能不能获得技术,除非大家都按它自己的规矩来。

  要实现包括AI在内的国家自主发展,就需要一个全新的框架。中国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框架,在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促进真正开放的AI发展和应用。这是对关键公共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多边治理的全球讨论方面做出的真正贡献。中国的倡议不是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而是为世界各国以负责任的态度自主探索和追求AI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AI开发和应用的治理方面,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愿景:一种是“技术食利者”模式,以专利技术为支撑,强调技术必须服务于某一特定民族国家的利益——这实际上就是美式排外主义;另一种是多边治理框架,强调要平衡技术可及性和国家主权,以谨慎的态度开发技术,承担共同的责任——这是一种多极包容的模式。

  最近,DeepSeek作为一个开源平台横空出世,它不需要依赖美国研发和制造的芯片便可运行,证明世界现在真的可以有另一个选择。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Alternative reality"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平均亩产592.6公斤!四川广汉市小麦获丰收

  • 河北衡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77.17%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