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录片《世界变局与中国应对》| 第二集:破浪前行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纪录片《世界变局与中国应对》| 第二集:破浪前行

来源:中国日报2025-02-26 09:57

  导读

  近年来,菲律宾在仁爱礁等问题上一再出尔反尔,挑起事端。并且倒打一耙,与西方媒体合谋在南海问题上抹黑中国形象。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菲律宾每一次的兴风作浪,背后都有美国推波助澜的身影。南海,为何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美国,制造这一系列冲突与问题的目的又是什么?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深入南海一线,在系列纪录片《世界变局与中国应对》下集《破浪前行》中,展现历史、地缘政治和媒体对当今世界权力博弈的影响,为您揭晓答案。

  1 南海局势升温,菲方贼喊捉贼

  “这里是中国,回到菲律宾去!”

  这是在2024年6月12日,菲律宾非法“坐滩”军舰人员对中国海警喊话骚扰时,中国海警执法员对其的严正回复。类似的对峙场面在近年来的南海并不鲜见,甚至上演过更紧张的冲突情况。

  1999年,菲律宾故意搁置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菲方不仅15天到30天左右运补一次生活物资,甚至还会夹带建筑材料,企图加固马德雷山号登陆舰,为“坐滩”进一步做好准备,并以此为借口非法占据仁爱礁。尽管菲历届政府都曾承诺将其移除,但这一承诺始终未能兑现。

  “从专业性的角度,我们也是按逐步升级的态度。我们先是对他进行喊话警告,或者喊话提醒。”作为紧张局势的亲历者,中国海警执法员廖政彪表示。“再不听劝阻,我们再进一步升级举措,避免突然的矛盾升级。”

  From a professional standpoint, we adopt a tiered approach. Initially, we issue verbal warnings or reminders. If they refuse to heed these warnings, we then take further measures, avoiding any abrupt escalation.

  中国海警处理侵权挑衅的方式专业克制,但菲方变本加厉,一次又一次以不专业甚至不讲规则的行为制造危险情况。在一旁,早有一批西方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这里,随时准备着添油加醋炒作出一场黑白颠倒的“大戏”。

  “你可以看到菲海警船的甲板面站有大量的媒体人员,他就是故意带媒体人员来拍到……比如说,中国海警拦截他们的画面。这就想宣传说我们以大欺小。”廖政彪给起底工作室展示了2023年9月20日中方在应对菲方运补时的一线取证照片,并说道。“事实上他是违规拦截,危险驾驶,甚至他采取一些冲撞措施,反而说我们在冲撞他。”

  You can see from that Philippine ship, on the deck, there was a large media presence. They intentionally brought the media here to capture footage. For example, deliberately trying to film footage of the China Coast Guard intercepting them. It's just a publicity stunt to claim that we are bullying the smaller side. In reality, they were intercepting illegally, sailing recklessly, and even staging some collisions. Instead, they claimed that we were ramming into them.

  起底工作室分析了2024年上半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布的85万余篇智库文章、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贴文,发现超过70%的智库文章、新闻报道和近90%的社交媒体内容都对中国持负面态度——西方媒体并非在进行报道,而是与菲律宾合谋,助推片面的叙事。我们继续追根溯源,有三个项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美国的“南海战略计划”(A Campaign Plan for the South China Sea)、“妙手计划”(Project Myoushu),以及菲律宾主导的“进攻性透明战略”(Th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西方媒体对于南海问题的偏颇报道,不是简单的新闻失范,而是源自于美国不再中立的南海政策。正如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指出的,南海问题的话语权争夺已经非常严峻。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n fact, the battle of narratives is very intense. The U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is no longer neutral.

  2 不断挑衅的菲方,不过是一枚棋子

  曾有很多菲律宾网友给中国媒体留言,声称就黄岩岛来讲,那个地方是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菲律宾还利用2016年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来强化其主权主张,认为自己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支持。起底工作室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

  吴士存称,菲律宾的单方面主张首先违背了国际法的“陆地统治海洋”基本原则,甲的陆地岛礁并不会因为在乙的专属经济区里面就成为乙的领土,这是本末倒置的。其次,菲律宾声称的“离谁近就是谁的”的临近原则也很荒唐,不然夏威夷和关岛凭什么是美国的领土呢?

  Such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clearly violate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law, which is, land dominates the sea. You cannot claim that placing Chinese islands and reefs within your self-declared EEZ automatically makes them your territory. That is completely reversing cause and effect. Secondly, regarding the proximity principle: Being close doesn't make it yours. That is simply absurd. For example, Hawaii and Guam are far from the US, yet they are American territories.

  “当时(邓小平)还跟阿基诺夫人讲了,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吴士存笑称。

  至于菲律宾经常提及的所谓“南海仲裁案”,是不合法的,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对菲律宾提起的所谓“仲裁”也并没有管辖权。

  “《海洋法公约》管不到领土争议和划界主张。”吴士存表示。“关于划界主张,中国在2006年(就声明)我们根据《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涉及到专属经济区划界、历史性权利、军事行动、专属性执法这一类的争议,中国不接受管辖。”

  The UNCLOS does not govern territorial disputes or maritime delimitation claims. Regarding maritime delimitation claims, in 2006, China declared under Article 298 of the UNCLOS that when it comes to matters concerning EEZ delimitation, historical rights,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exclusive law enforcement disputes, China does not accept jurisdiction.

  从1992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册》,到1936年民国时期的地理教科书,再到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带的世界地图……吴院长向起底工作室展示了多份地图,每一份都记录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归属中国,每一份史料都证明了中国对于南海的主权。

  事实很清楚了,为何菲律宾始终不断地主动升级局势?

  对于南海的争议冲突,在美国干预之前,中菲其实早已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妥善安排了相关问题。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翁诗杰指出,背后怂恿菲律宾的正是美国,这是他们的一贯做法。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表示:“菲律宾面对的危险在于,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利用美国;但到头来他们可能会发现,不是美国人在参与你的棋盘游戏,而是你已经成为了棋盘上的棋子,被美国操控。”

  The danger for the Filipinos is that you think you can make use of the Americans. But in the end, instead of the Americans playing on your chessboard, you become a pawn on the American chessboard.

  和上一集《逆流而上》起底的“产能过剩”叙事一样,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上的争议只是美国所下“大棋”中的一环。

  “我认为美国的主要目的在于遏制中国。”正如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所说。“我认为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害怕中国的影响力在东亚进一步发展。美国认为中国主导南海,并且还要主导南海周边与东海,而这让美国十分紧张。”

  I think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principally interested in containing China. I think the United States fears the fact that China is becoming more powerful, and that it is not a status quo power in East Asia. It thinks that it controls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 wants to dominate not only the South China Sea, but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is makes the Americans extremely nervous.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埃里森将中美比作“修昔底德式”对手,只要中国仍然不断发展,而且只要美国仍然决心保持其主导地位,两国之间就仍然会保持竞争关系,这源于两国对自身定位的不同理解。

  In my conception, the US and China are inevitable Thucydidean rivals. As long as China is intended upon becoming everything it can be and as long as the US is determined to be the predominant power, this is going to be a rivalry between two states that hav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themselves.

  面对持续升温、甚至有可能引发热战的南海局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学者包道格表示,希望人们意识到,南海并不值得两个大国为此陷入战争。

  3 合作,竞争中的共存之道

  美国前外交官、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说,目前美国政界的共识就是反华,但是她并不希望这种情绪扩散到中美民众之间。

  那么日常生活中的中美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曾与一群来自哈佛大学的交换生展开了课堂讨论,询问他们是否像美国政界一样,对中国抱有同样的担忧。

  有学生说,美国人普遍对中国持批判态度,但亲身来到中国后,她才发现这里的真实生活和网上内容以及新闻报道完全不同。也有同学表示,至少从年轻人的角度看,中美的对抗氛围并不像美国媒体或是中国媒体所说的那样严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太在意这些问题。

  吴心伯教授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绿色能源、电子商务等方面远远超过美国,这经常给前来中国的美国年轻人很大震撼。这与他们之前所了解的中国完全不同,而这些经历会重塑他们对于中国的认知。

  Today, American young people have come to China. They are surprised and even shocked to see how far China is ahead of the US, in terms of EV, development of green energy industry, and also e-commerce. All these kind of things give them a very different impression of China, different from what they read about and heard.

  不仅是学术交流,中国的免签过境政策也吸引着各国游客,刷新着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

  中国人很多,但是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治安良好,非常现代化,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很多外国游客给中国点了赞。

  还有2025年初,中国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打破刻板印象的机会。大批“TikTok难民”涌入中国小红书平台,与中国网友们一起互交“猫税”,交流英文,学习做中国菜……国外的网友在小红书上经历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一幕幕其乐融融的温馨友好画面,突然点醒了大家,这不正是世界应有的样子吗?

  “在我2024年的中国之行中,我看到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他们小时候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辈,当然更是远远超过他们的祖辈。”英国导演柯文思表示。虽然他的影片有时也会被西方指责为宣传工具,但他坚决反对西方对于中国的复兴和崛起所保持的敌对态度。

  “这种想法既愚蠢又固执。”柯文思说。“中国的未来将由自己定义,我们必须尊重这一点,也必须接受这一点。”

  I'm from the West. They are my tribe. I just don't happen to admire the way they set themselves up in opposition to the rise, to the renaissance of modern China. I think that's just foolish and wooden-headed. China is going to determine its own future. I think we need to respect that and we need to embrace it.

  在当前充斥着中美对抗叙事的世界里,还有许多故事在提醒着我们,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更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终将抵达一个这样的未来,竞争不息,却依旧可以拥抱合作。

  出品人 曲莹璞

  总监制 邢志刚

  监制 柯荣谊

  统筹 何娜 李畅翔 张若琼

  策划 李畅翔 孟哲 徐潘依如

  制片人 孟哲

  记者 徐潘依如 孟哲

  运营宣发 戈鑫阁 侯俊杰 郭欣然 王宁 弓玥琪

  微信编辑 弓玥琪

  研究支持 国际传播发展研究中心 沈斌 王荣

  外联制片 马振寰

  脚本撰写 徐潘依如

  执行制片 林宸西

  执行导演 李彦霖

  现场导演 戈鑫阁 孙万玮

  剪辑指导 孙雅晶

  短视频剪辑 黄士承 谢晓军

  视效 钱雪威 李繁

  视觉指导 张云舒

  声音设计 张托夫

  调色 刘康

  设计 黄紫杨 谢春燕 邹静妍

  预告片制作 卢小晓

  调研组 宗慧文 陈思扬 姚雨禾 杨靖童 贾慧敏 贺雅雯

  运营实习生 任格 杨靖童 阎箬林

  摄影组 马雅波 程星承 刘越洋 刘彪 陈利鹏 刘贺 朱赟海 张文凯 龚康康 马千里 许志强

  录音 颜文祥

  妆发 贾勤

  鸣谢 任怡筱 田歌

  起底工作室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