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俄乌冲突三周年:国际安全格局如何演进?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俄乌冲突三周年:国际安全格局如何演进?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2-24 13:21

  中新社莫斯科2月24日电 题:俄乌冲突三周年:国际安全格局如何演进?

  中新社记者 田冰 文龙杰

  2月24日,俄乌冲突延宕三周年。对于近日出现的政治转圜“窗口”,俄乌下一步如何走?随着地缘政治变化,其对世界格局与全球秩序而言意味几何?

  战事未停歇  俄乌各争筹码

  22日,“祖国保卫者日”前一天,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视察特别军事行动区某指挥所,并就下一步行动作出指示。23日当天,俄军继续打击乌武装部队、装备、军用机场和燃料库等,并在俄多地上空击落数十架乌克兰无人机。种种迹象显示,俄军攻势正在加剧。

  俄总统普京19日表示,俄军当日已越过库尔斯克地区的俄乌边界进入乌领土,正沿战线推进。乌方则对此予以否认。

  乌克兰危机虽是一场局部地区冲突,但其影响却波及全球。除俄乌直接冲突外,还掺杂美国、北约、欧盟等多重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严重冲击。

  2月12日,俄美元首通电话。18日俄美代表团就双边关系、乌克兰问题等在沙特举行会谈。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来,双方首次公开的高级别会晤。这场约四个半小时的会谈达成“四点共识”,被视为俄美领导人通话后的成果。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俄美会谈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表达乌方未受邀的不满,“谈判不应在我们背后进行”。他此前拒绝在美方向乌递交的矿产协议方案上签字。但在20日与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凯洛格会晤后,泽连斯基改口称,愿与美方就投资与安全签署“强大、真正互利”的协议。此外,泽连斯基与欧洲多国领导人密集通话,重点讨论安全保障、军事援助、外交支持和能源合作等议题。

  争夺发言权  美欧分歧加深

  俄美关系“有限回暖”。特朗普18日表示,可能在2月底前同普京会面。后者则表示,愿与特朗普举行会晤,但双方需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准备。“特普会”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

  美乌关系“陡然生变”。美乌领导人因矿产资源交易与安全保障问题等陷入“口水战”。特朗普接连指责泽连斯基“玩弄”美国,将向乌索要“任何能得到的东西”,且已“非常接近”与乌达成相关协议。后者认为,特朗普在助俄“打破孤立”,且乌并未得到所期待的承诺。

  欧洲则担忧被排除在乌克兰问题之外或被边缘化。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欧洲多国领导人声言,没有欧洲国家和乌克兰参与的谈判“不可接受”。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回应称,一旦美俄启动相关谈判,乌欧将在“某个阶段”加入这一进程。白宫强调,将与乌方和欧洲盟友保持接触,“与冲突各方对话是达成协议并解决问题的必要一环,是迈向和平不可或缺的一步”。

  乌克兰危机以何种方式收场,关系到欧洲未来安全架构。欧洲领导人认为,虽然欧洲未就乌克兰问题形成一致立场,但欧洲必须坐到谈判桌前。德国总理朔尔茨批评特朗普将对乌军援与获取乌矿产资源挂钩的提议,称此举“极度自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与欧洲多国领导人17日举行紧急会议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先后同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通话,并称愿与普京举行会谈,“寻求在乌克兰实现有力、持久和平”。

  对话总比对抗好  和谈总比打仗好

  16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泪洒闭幕式现场,“欧洲不是可有可无的”。他表示,眼下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裂痕表明,欧洲既有安全架构似乎正在成为“往事”,未来却还仅止于“随想”。

  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费奥多罗夫认为,俄罗斯不能被排除在欧洲之外,其合理安全和利益诉求也不应长期被忽视。尽管俄欧之间目前立场仍相差甚远,但未来欧洲将不得不与俄恢复联系并重新坐回谈判桌前,“欧洲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即我们必须要共同商定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欧洲。”

  乌克兰危机延宕已近3年,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局势走向,近来出现很多关于和谈的声音和主张。“关于乌克兰危机,中方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始终坚持劝和促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说,“我们乐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达成的和谈共识。同时我们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适时参与到和谈进程中。”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外长王毅在结束系列外访和出席多个国际会议后接受中国媒体访问谈到乌克兰危机时指出:最近关于和谈的呼声不断上升,和平的窗口正在开启。尽管各方立场不尽一致,但对话总比对抗好,和谈总比打仗好。中方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期待各当事方找到能照顾彼此关切、可持续和持久的解决方案。中方愿根据当事方的要求,考虑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关切,为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完)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 重庆北碚: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