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东战地手记丨绝不离开!哪怕家园已是废墟一片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中东战地手记丨绝不离开!哪怕家园已是废墟一片

来源:新华网2025-02-07 08:35

  新华社加沙2月6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绝不离开!哪怕家园已是废墟一片

  新华社记者段敏夫 伊马德·德里姆利

  6日,实现停火后的加沙,一面是蔚蓝大海,一面是断壁残垣。

  “巴勒斯坦人绝不离开!这里是我们的家园,哪怕它已是废墟一片!我们生于此,长于此,即便死去也要长眠于此。”在加沙一处街区的废墟中,亚赞·易卜拉欣寻找着被摧毁的家的位置。

  和易卜拉欣一样,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正在焦土瓦砾之上踏出一条条回家路。一串串蜿蜒的人流,一行行坚定的脚印,好像是对近期美方所谓“清空”和“接管”加沙言论的无声反击。

  1月27日,在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启程返回家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穆罕穆德·达伍德一身黑衣,站在一条狭长小巷中,两旁的建筑千疮百孔。这里曾是她和4个孩子的家。“以军空袭夺走了我4个孩子的生命,我失去了珍贵的一切,如今只剩脚下这片挚爱的土地。没有人可以夺走它!”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阿卜杜·拉赫曼全家逃到位于加沙地带北部的杰巴利耶难民营避难。如今,一群孩童在难民营旁的废墟上奔跑嬉闹,享受着没有恐怖爆炸声的冬日。“此刻脚下的瓦砾,又曾是谁的家?”和记者攀谈之间,拉赫曼喃喃自语。

  1月19日,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坐在加沙地带杰巴利耶难民营的建筑物废墟上。新华社发(阿卜杜勒拉赫曼·萨拉马摄)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提出所谓“清空”加沙和美国“接管”加沙地带的设想,并表示当前居住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应被迁往别国安置。拉赫曼说,空袭和炮火都不曾动摇巴勒斯坦人坚守的决心和勇气。“巴勒斯坦人的根深植于此,任何外力都不可能将其拔起。”这是拉赫曼和所有巴勒斯坦人共同的信念,哪怕家已不在,但这片土地是传承和延续的根基。

  巴勒斯坦社会活动家阿布·苏莱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特朗普在谈论加沙问题时把我们当作印第安原住民,妄图将我们从地图上抹去。他更像一个交易经纪人,把一个国家的人民视为可以交易的商品。这不会得逞!”

  1月28日,在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附近,流离失所的民众行进在返回加沙地带北部的路途上。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在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的一处帐篷前,72岁的纳迪娅·纳吉向记者讲述了她的人生。从孩提到古稀之年,她经历了太多的战火和冲突,但她始终坚信,巴勒斯坦的土地终将属于巴勒斯坦人民。

  纳吉指向一处断壁,上面醒目的红字写着:“我们在这里,将永远在这里!”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强调,坚决拒绝任何试图驱逐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计划,“我们绝不允许我们人民的权利遭到侵犯,这是我们奋斗数十年并付出巨大牺牲才争取到的”。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会谈

  • 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构建“教育-认证-就业-成长”的全链条生态,让每个飞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升空航道”。
2025-02-06 14:23
松下的重组绝非简单的业务收缩,而是日本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次战略校准。
2025-02-06 13:20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2025-02-06 09:20
不能否认,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未解决,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2025-02-06 09:23
我们知道,光速是人类已知的速度极限。1秒时间里,光可以穿越30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圈半;而在1阿秒内,光只能传播0.3纳米的距离,大概相当于一两个硅原子的长度。
2025-02-06 09:22
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研究团队确认了合声波的局部生成是由电子运动引起的,并量化了波与电子之间的能量转移速率。”  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刘成明说:“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合声波背后的非线性机制,特别是其普遍性和作用条件。
2025-02-06 09:49
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研究人员指出,数千个这样的单元可以通过光纤电缆连接,从而创建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大型量子计算机。为了验证这一理念,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由四个服务器机架组成的原型系统。
2025-02-06 09:35
毋庸讳言,当下中国科技产业正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西方技术封锁不断加码,另一边是AI、量子计算等新赛道竞争白热化。而今,创新的火炬已经点燃,当点点星火汇聚成璀璨星河,声声号角激荡起创新浪潮,当信心之帆迎风鼓满,东方大国必将驶向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
2025-02-06 09:29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