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观察:将芬太尼问题作为加征关税的理由完全是无理找借口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际观察:将芬太尼问题作为加征关税的理由完全是无理找借口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025-02-06 22:05

  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所谓“采购并允许非法芬太尼分销到美国,导致数千万美国人死亡”为理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完全是无理找借口,并且找得很不高明,也很不道德。

  近年美国国内芬太尼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同美国长期存在的毒品文化,制药业企业的利益驱动,美国政治中的推诿扯皮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完全是自身宣传引导和社会治理不力导致的结果。

  事实上,从30多年前开始,滥用阿片类药物在美国就已出现。90年代初,一些制药公司安排专家兜售“阿片类药物无害论”,医师和药店大力推销相关药物,逐步在美国社会形成一种“止痛文化”。人们习惯于用阿片止痛药来阵痛,日渐成瘾,导致因过量服用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前后,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成本更低、更加强效的阿片类毒品海洛因,使死亡人数以更快速度增加。近年进一步转向另一种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使滥用阿片类药物上瘾和致死问题一波比一波严重。正如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妮·凯斯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在《美国怎么了:绝望的死亡与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所说,“阿片类药物已成为大众的麻醉剂”。目前美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芬太尼类药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占世界人口总数5%的美国人消费了全世界80%的阿片类药物。

  照理说,如果真想控制,切断非法供应源,严控有关处方药,解决问题并不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的政客们出于选举政治私利,没有把功夫用在真正解决问题上,而是在其中搞與论煽动,甩锅推责,采取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甚至背地里参与阿片类药物生产流通领域的政商利益勾连。英国卫报披露,美国制药商投入大量资金游说国会议员,约90%的众议员和几乎所有参议员都接受过制药公司的竞选捐款。民主、共和两党议员都承认美国芬太尼滥用十分严重,但到动真格立法解决问题时,却相互使绊子,都不想让对方把事做成,让对方得分。2023年5月,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审议“阻止致命芬太尼贩运法案”,133名众议员投了反对票,其中132人来自民主党。

  毫无疑问,美国的芬太尼滥用完全是自己国内出了问题,同中国扯不上关系。中国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国内并无规模性滥用情况下,本着人道主义善意,应美方请求,于2019年在全球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而美国至今都未永久性整类列管。中国还通过《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动态增补列管品种,确保“列管速度不落后于毒品变异速度”。目前已建立覆盖芬太尼全类别、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对生产、经营、进出口环节实行严格管控。涉及芬太尼及相关前体出口物质的,还须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并纳入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追踪。

  中方同美方认真探讨有关问题,开展禁毒合作,在物质列管、情报交换、个案合作、网络广告清理、毒检技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取得诸多成果和成效。从是非道义上讲,在芬太尼问题上,中国一直在帮美国解决问题,并且已做得足够多,而美国非但不领情,还反诬一口,倒打一耙。这样做情理何在?道义何在?难怪近几天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一些中国网友评论说,这不是现代版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么?

  美国政府或许想利用国内老百姓对芬太尼问题的关注,东拉西扯,把加征关税同国内芬太尼滥用问题关联起来,赚些“民粹分”。但美国老百姓没那么好糊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久前,美国思和致远基金会委托民调机构调查了3000多个美国家庭对芬太尼危机的看法,绝大多数认为贩毒集团、吸毒者和美国政府应对芬太尼危机负主要责任,而不是中国。该民调还认为,中国为阻止芬太尼前体化学品流入美国做的很多事情,可以成为改善美国民众对中国看法的重要因素。

  美国政府以芬太尼为借口对中国加征关税,将精力用在推卸责任和借机讹诈上,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完全是本末倒置,更是单边霸凌,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将使美国国内芬太尼滥用问题更加严重,也将进一步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和道德形象。对此,美国政府应好好反思,纠正错误,停止做损人不利已、甚至加害自己的事情。

  (作者章思远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