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喂”给人工智能的真实数据终将耗尽 合成数据能否让AI模型精确可靠?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喂”给人工智能的真实数据终将耗尽 合成数据能否让AI模型精确可靠?

来源:科技日报2025-01-22 08:22

  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xAI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近日表示:“在AI训练中,我们现在基本上耗尽了人类知识的累积总和。”之前研究也表明,人类生成的真实数据将在2到8年内消耗殆尽。鉴于真实数据日益稀缺,为满足AI的“胃口”,科技行业正转向使用合成数据。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在本月稍早时间报道中指出,合成数据具有诸多优势,但过度依赖合成数据也可能削弱AI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合成数据应运而生

  以往,科技公司主要依赖真实数据来构建、训练和改进AI模型。真实数据是指由人类创建的文本、视频和图像。它们通过调查、实验、观察或挖掘网站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被收集而来。

  真实数据因蕴含真实事件以及其场景和背景而极具价值,但其并非尽善尽美。它可能掺杂拼写错误、不一致或无关的内容,甚至潜藏严重偏见,导致生成式AI模型在某些情况下创建的图像仅展示男性或白人形象。

  但真实数据日益匮乏,因为人类生成数据的速度赶不上AI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尔在去年12月举行的机器学习会议上声称,AI行业已触及他所称的“数据峰值”,AI的训练数据如同化石燃料一样面临着耗尽的危机。此外,有研究预测,到2026年,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将耗尽互联网上所有可用文本数据,届时将没有新的真实数据可供使用。

  为给AI提供充足的“养分”,一种由算法生成的、模仿真实世界情况的数据——合成数据应运而生。合成数据是在数字世界中创造的,而非从现实世界收集或测量而来。它可以作为真实世界数据的替代品,来训练、测试、验证AI模型。

  从理论上来说,合成数据为训练AI模型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且快捷的解决方案。它有效解决了AI训练使用真实数据时饱受诟病的隐私问题和道德问题,尤其是涉及个人健康数据等敏感信息时。更重要的是,与真实数据不同,合成数据在理论上可以无限供应。

  研究机构高德纳公司估计,2024年AI及分析项目使用的数据中,约60%是合成数据。到2030年,AI模型使用的绝大部分数据将是由AI生成的合成数据。

  科技公司来者不拒

  事实上,微软、元宇宙平台公司,以及Anthropic等众多科技头部企业和初创企业,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合成数据来训练其AI模型。

  例如,微软在1月8日开源的AI模型“Phi-4”,便是合成数据携手真实数据训练的;谷歌的“Gemma”模型也采用了类似方法。Anthropic公司也利用部分合成数据,开发出其性能最优异的AI系统之一“Claude 3.5 Sonnet”。苹果自研AI系统Apple Intelligence,在预训练阶段,也大量使用了合成数据。

  随着科技公司对合成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生产合成数据的工具也接踵而至。

  英伟达公司发布的3D仿真数据生成引擎Omniverse Replicator,能够生成合成数据,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训练。去年6月,英伟达开源了Nemotron-4340b系列模型,开发者可使用该模型生成合成数据,用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以应用于医疗保健、金融、制造、零售等行业。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该模型能够根据特定需求生成高质量的合成数据,帮助构建更为精准的行业专属模型。微软推出的开源合成数据工具Synthetic Data Showcase则旨在通过生成合成数据和用户界面,实现隐私保护的数据共享和分析。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Amazon SageMaker Ground Truth也能为用户生成数十万张自动标记的合成图像。

  此外,去年12月,元宇宙平台公司推出开源大模型Llama 3.3,更是大幅降低了生成合成数据的成本。

  过度依赖风险难测

  尽管合成数据暂时解决了AI训练的燃眉之急,但它也并非尽善尽美。

  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当AI模型过于依赖合成数据时,它们可能会“崩溃”。它们会产生更多“幻觉”,编造看似合理可信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信息。而且,AI模型的质量和性能也会飞速下降,甚至无法使用。例如,某个AI模型生成的数据出现了一些拼写错误,利用这些充满了错误的数据训练其他模型,这些AI模型必定会“以讹传讹”,导致更大的错误。

  此外,合成数据也存在过于简单化的风险。它可能缺乏真实数据集蕴含的细节和多样性,这可能导致在其上训练的AI模型的输出也过于简单,缺乏实用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需要着手创建强大的系统,来跟踪和验证AI训练数据。此外,AI系统可以配备元数据追踪功能,让用户或系统能对合成数据进行溯源。人类也需要在AI模型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对合成数据进行监督,以确保其高质量且符合道德标准。

  AI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合成数据将在克服数据短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合成数据的使用,人们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尽量减少错误,确保其作为真实数据的可靠补充,从而保障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记者刘 霞)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佳节将至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