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正在“加速奔向未来”(国际论道)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国正在“加速奔向未来”(国际论道)

来源:海外网2025-01-20 17:41

  综合立体交通网里程达600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深中通道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运营;运营时速达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首次亮相……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交通建设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交通兴,百业旺。近年来,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不断织密交通网络,推进运输装备迭代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动脉”。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技术与装备不断扬帆“出海”,为提升区域及全球互联互通注入更多动能。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2024年,中国国家铁路系统发送旅客40.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单日发送旅客2144.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货运量也有所增长,总量为39.9亿吨,较去年增长1.9%……近日,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登题为“中国凭借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加速奔向未来”的文章,盘点2024年中国铁路发展成绩单。该文指出,这些进步不仅巩固了中国在铁路行业的全球领导地位,也为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互联互通提供驱动力。

  铁路运力提升的同时,“中国速度”再次惊艳世界。2024年12月29日,两列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列车,在位于北京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亮相。几天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从世界各地评选出8种“2025年最令人兴奋的新型列车”,中国最新发布的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榜上有名。“2025年,首批CR450型新列车有望投入客运服务。中国的高铁建设进程速度惊人。”CNN报道称。

  2024年,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交通工程顺利建成运营,引发海外舆论热议。CNN报道称,在毗邻港珠澳大桥的位置再兴建巨型桥梁深中通道,展现了中国的基建实力。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称赞:“无法想象如此雄伟的跨海大桥,是依靠人工岛链接起来的”“这座美丽大桥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叹为观止”“感谢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中国蹄疾步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关注到,中国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强调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水路以及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和人力资本建设。该报道称,回看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其建设重点。目前,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越织越密,消除了普速铁路的运输瓶颈;港口实现现代化,内河水运网络得到改善;连接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和桥梁已经建成。

  彰显“流动中国”的活力与生机

  交通运输提质升级的背后,是一个充满发展活力、创新生机的“流动中国”。

  埃菲社称,预计在2025年农历新年假期前后,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创纪录的90亿人次。该报道注意到,在这场被称为“春运”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中,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指出,今年,中国铁路计划增加轨道交通供给,便利人们出行,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和产业转型需求。中国铁路也在完善旅游列车系统,2024年共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比上年增长20%。这些举措旨在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并鼓励“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

  美国《旅行和旅游世界》网站、英国 Breaking Travel News网站等外媒关注到,1月5日,杭州西站至香港九龙的往返高铁正式开通运行。这趟高速列车将相距1300多公里的两座城市紧密连接起来,将进一步促进两地及沿线地区的商务交流,极大提升旅游市场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报道,中国正研发新一代超级高铁,在近乎真空的磁悬浮隧道中时速将达1000公里,运行时还能使用5G网络。这一技术融合了航空航天技术和地面轨道交通技术,通过超导磁悬浮和低真空管道减少轨道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实现超高速的“近地飞行”。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内河运输路线的现代化,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阿塞拜疆新闻网关注到,2024年8月,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船下水,这些船舶在增加集装箱容量、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能将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将碳排放降低15%,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环保优势。

  交通技术与装备加快“出海”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秘鲁钱凯港至上海港航线双向贯通,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雅万高铁全线站点投入运营,中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突破5000万吨大关……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交通技术与装备加快“出海”步伐,为国际交通通道建设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据秘鲁安第斯通讯社报道,由中国投资建设的秘鲁钱凯港,带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促进了中国和太平洋对岸巨大市场的快速连接。俄罗斯Wapstat网站也关注到,钱凯港的落成为秘鲁的牛油果、蔓越莓等产品出口至亚洲市场提供了更快、更具成本效益的运输方案。据悉,秘鲁启动了公路铁路开发计划,计划将钱凯港和秘鲁主要城市相连接。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称,中欧班列沿线的通关、查验日益便利,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跨境运输相关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称,中欧班列使200多个欧洲城市受益,促进了亚欧大陆的合作和可持续贸易。越来越多欧洲产品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制造”在欧洲也越来越受欢迎,中欧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网站指出,连接雅加达和万隆的雅万高铁体现了中国技术、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标准,是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标志性基建项目。雅万高铁的印尼语命名为Whoosh,象征节省时间、优化运行和可靠系统。该报道认为,高铁除了在客运方面为民众提供便利外,也提高了沿途城市的可塑造性和发展潜力。

  美国《环游世界》杂志网站报道,中老铁路通车3年多来,成为连接中国西南部城市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的重要运输大动脉。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这条铁路不仅便利了旅客往来与货物运输,还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中老铁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企业和民众创造更多新机遇。(李嘉宝)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举办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