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来源:新华网2025-01-19 14:42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新华社记者邓茜 周思雨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际观察人士表示,中国经济顶住压力,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世界经济前行注入动力并提振信心。

  2024年12月20日,游客在银川花博园山海灯会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稳定增长提振全球信心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米夏埃尔·博尔希曼坦言,这一增速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已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持续取得这样的增速难能可贵。这不仅说明中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也反映出内需稳步增长和产业转型成果;不仅在贸易、投资、能源和技术合作等方面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提振信心。

  在地缘政治紧张、外部需求收缩、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等不利因素交织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外贸展现韧性,货物贸易连续跨过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从市场看,对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增势的同时,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进出口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

  这是2025年1月3日拍摄的江苏省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春摄

  阿根廷经济学家哈维尔·阿德尔方表示,中国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拉美国家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对于拉美国家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有助于拉动拉美国家经济增长。

  肯尼亚经济学家詹姆斯·希克瓦蒂表示,中非合作在基础设施、科技交流、职业培训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对非洲经济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经济稳定和金砖国家加强合作等都为全球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惠及世界。”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斯蒂芬·恩代格瓦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途径,中国为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翻看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稳健成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

  2024年底,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奔跑在中国道路上,这得益于电池、电机、电控等硬核技术突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亨德里施克说,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的一大特色,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形成一种有机增长的坚实优势,预计这种优势还将持续。

  土耳其实业银行金融分析师桑特·马努基扬表示,随着中国继续引领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绿色技术和数字领域,中国将在塑造全球经济环境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中国有能力成为全球绿色技术的领导者,利用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可持续和数字化的未来。”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内,工人在无人驾驶轨道列车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肖本祥摄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提高到32.6%,接近三分之一……马来西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执行董事蔡伟杰指出,2024年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从“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任务首位,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再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政策护航下,中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高级研究员布萨尼·恩格卡韦尼用“先进”来形容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恩格卡韦尼表示,通过促进创新和效率驱动的增长,中国意在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潜力,确保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都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对中国在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实现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

  破浪前行未来可期

  亲临熙来攘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斯洛伐克《网络》新闻网创办人彼得·文斯看到了中国经济活力的缩影。去年10月他到中国参会,一下飞机就见到一派繁忙景象,国内外航班数量众多,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紧张忙碌。他说,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活力满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7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展望2025年经济发展前景,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我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025年1月8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国航的工作人员(左一)在为两名西班牙旅客查询航班中转信息。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布伦德认为,中国具有突出的政策优势、人才优势,为中国经济带来发展优势。每年高校毕业人数超千万,培养的工程师有数百万,这在智能时代是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本优势。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箱,来应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尽管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多格-乌伊看来,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希望。她在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在贸易、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马来西亚国立大学马来西亚与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甘佳谊说,在中国积极影响下,“全球南方”加强合作,这为许多国家提供更充裕政策空间,创造更多对话交流的机会,为各国相互学习借鉴如何创造经济繁荣、如何减少不平等治理提供平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相关决策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审慎态度、长远规划和前瞻视角,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