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来源:新华网2025-01-19 14:42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新华社记者邓茜 周思雨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际观察人士表示,中国经济顶住压力,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世界经济前行注入动力并提振信心。

  2024年12月20日,游客在银川花博园山海灯会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稳定增长提振全球信心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米夏埃尔·博尔希曼坦言,这一增速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已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持续取得这样的增速难能可贵。这不仅说明中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也反映出内需稳步增长和产业转型成果;不仅在贸易、投资、能源和技术合作等方面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提振信心。

  在地缘政治紧张、外部需求收缩、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等不利因素交织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外贸展现韧性,货物贸易连续跨过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从市场看,对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增势的同时,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进出口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

  这是2025年1月3日拍摄的江苏省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春摄

  阿根廷经济学家哈维尔·阿德尔方表示,中国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拉美国家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对于拉美国家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有助于拉动拉美国家经济增长。

  肯尼亚经济学家詹姆斯·希克瓦蒂表示,中非合作在基础设施、科技交流、职业培训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对非洲经济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经济稳定和金砖国家加强合作等都为全球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惠及世界。”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斯蒂芬·恩代格瓦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途径,中国为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翻看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稳健成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

  2024年底,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奔跑在中国道路上,这得益于电池、电机、电控等硬核技术突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亨德里施克说,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的一大特色,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形成一种有机增长的坚实优势,预计这种优势还将持续。

  土耳其实业银行金融分析师桑特·马努基扬表示,随着中国继续引领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绿色技术和数字领域,中国将在塑造全球经济环境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中国有能力成为全球绿色技术的领导者,利用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可持续和数字化的未来。”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内,工人在无人驾驶轨道列车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肖本祥摄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提高到32.6%,接近三分之一……马来西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执行董事蔡伟杰指出,2024年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从“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任务首位,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再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政策护航下,中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高级研究员布萨尼·恩格卡韦尼用“先进”来形容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恩格卡韦尼表示,通过促进创新和效率驱动的增长,中国意在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潜力,确保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都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对中国在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实现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

  破浪前行未来可期

  亲临熙来攘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斯洛伐克《网络》新闻网创办人彼得·文斯看到了中国经济活力的缩影。去年10月他到中国参会,一下飞机就见到一派繁忙景象,国内外航班数量众多,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紧张忙碌。他说,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活力满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7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展望2025年经济发展前景,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我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025年1月8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国航的工作人员(左一)在为两名西班牙旅客查询航班中转信息。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布伦德认为,中国具有突出的政策优势、人才优势,为中国经济带来发展优势。每年高校毕业人数超千万,培养的工程师有数百万,这在智能时代是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本优势。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箱,来应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尽管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多格-乌伊看来,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希望。她在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在贸易、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马来西亚国立大学马来西亚与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甘佳谊说,在中国积极影响下,“全球南方”加强合作,这为许多国家提供更充裕政策空间,创造更多对话交流的机会,为各国相互学习借鉴如何创造经济繁荣、如何减少不平等治理提供平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相关决策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审慎态度、长远规划和前瞻视角,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画好“同心圆”,汇聚发展“向心力”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