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列国鉴·斯里兰卡丨记者观察:新总统访华,斯里兰卡冀斯中关系取得新进展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列国鉴·斯里兰卡丨记者观察:新总统访华,斯里兰卡冀斯中关系取得新进展

来源:新华网2025-01-14 21:45

  新华社科伦坡1月13日电(记者伍岳陈冬书)斯里兰卡总统阿努拉·迪萨纳亚克定于14日至17日访问中国,这是他2024年9月就任总统以来第二次出访。一个月前,迪萨纳亚克访问了印度。当前,斯里兰卡政府施政重点在推进国内变革,以改善民生、重振经济为第一要务,其对外政策服务于这一目标。

  正因如此,迪萨纳亚克积极同中印两个大国发展务实合作关系。对迪萨纳亚克此次中国之行,斯里兰卡舆论普遍认为,两国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

  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新华社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1600多年前,高僧法显前往斯里兰卡取经求法。大约1000年后,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途中多次经停斯里兰卡,在此巡礼圣迹、布施香礼。如今,法显求授佛法暂居之处,已经建起了法显石村,传颂着这名高僧的故事。郑和下西洋时立起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业已成为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常有参观民众在石碑前驻足,致敬中斯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

  斯里兰卡南部加勒市附近有座“中斯友谊村”,这里的村民曾因2004年印度洋海啸而流离失所。灾难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捐建了这座村庄。20年后,村里147户人家依然铭记着这份情谊。在村头纪念碑、住宅门牌以及村民身份证上,记者看到,“中斯友谊村”已成为这里的正式名称。“我们常怀感激,中国是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村民萨曼普里亚说。

  这是2024年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拍摄的海边小火车。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

  斯里兰卡外交、外国就业和旅游部副部长鲁万·拉纳辛哈说,法显、郑和播下了斯中文化交流、民心相亲的种子,如今两国人文往来已成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人民友好的牢固纽带。“我就是在中国完成的博士学业。我希望有更多斯里兰卡青年到中国学习,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互信。”

  斯里兰卡“透镜”新闻网在报道迪萨纳亚克将访问中国的文章中指出,此访一项重要任务是与中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文交流达成共识,包括增加航线和深化学术交流,促进两国人民间的更多互动。“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双边关系,还将为斯里兰卡提供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资源。”

  这是1月13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科伦坡港口城高架桥项目部供图)

  斯里兰卡资深媒体人拉廷德拉·库鲁维塔认为,“平民总统”迪萨纳亚克在反腐、减贫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理念与中国非常相似。如果迪萨纳亚克此访期间能够获得中国相关领域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力支持,将有助斯里兰卡政府更为稳健地推进改革,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

  米胶精神绽放新花

  2024年12月27日,中国援助斯里兰卡低收入人群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仪式在科伦坡南郊莫拉图瓦举行,斯里兰卡总理哈丽妮·阿马拉苏里亚出席。她由衷感谢中方援助,在致辞中再次提到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大米和橡胶的贸易协定》以及“独立自强、团结互助”的米胶协定精神。

  这是2024年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拍摄的中国技术试验田里的菠萝。新华社记者陈冬书摄

  1952年,中斯两国冲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签订米胶协定,彰显两国不畏强权的风骨,也树立了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时至今日,中斯双方时常追忆米胶协定的故事,而两国之交早已超越大米换橡胶这般互利模式,在能源、农业、科技、安全等多领域生根发芽,结出共赢之果。

  从斯里兰卡西北省马坎杜拉中国技术试验田里忙着为果实套袋的农技人员,到中部城市康提为附近提供水质实时监测检验的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从科伦坡市中心显眼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专卖店,到山区学校里传出中文朗朗的读书声……正如斯里兰卡每日财经网指出,“斯中合作是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复苏和发展的基石,斯里兰卡的发展潜力同样为中国带来机遇”。

  2024年10月2日,在斯里兰卡中北部地区尼迪亚村,学生正在中国援建的饮用水装置旁饮水。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

  斯里兰卡《每日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借迪萨纳亚克此访,斯中两国有望在贸易、旅游、农业、技术以及太阳能和风能投资等领域达成协议或推进潜在合作。此外,中国以“友好城市”“友好省份”形式与斯里兰卡开展专门领域合作对斯里兰卡帮助巨大,例如斯里兰卡与云南省在茶领域的合作、与重庆市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迪萨纳亚克应借此访继续力促此类合作落实并进一步发展。

  斯里兰卡“一带一路”组织联合创始人玛雅·马朱兰认为,斯里兰卡政府期待利用中国的技术和创新知识来引导本国制造业进步。此外,中国在农业、水产养殖和中小微型企业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对斯里兰卡的发展大有裨益。“斯里兰卡需要敞开双臂,欢迎来自中国的产品、技术、投资。”

  2024年12月24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医生为当地居民做针灸。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支持变革助力发展

  斯里兰卡舆论认为,对致力于以变革来改善民生、重振经济的迪萨纳亚克而言,他必须看到中国对斯里兰卡实现变革和发展的巨大影响力,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等标志性项目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斯里兰卡产生“变革性影响”的典型案例。

  变革,是由怀疑到认同,最终实现和谐相处、美美与共的融洽图景。汉班托塔国际港口集团人事部高级经理吉万·普雷马萨拉说,企业刚来到这里时百姓多有疑虑甚至抵制。数年过去,人们逐渐认识到汉港的发展确实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环境,真正体会到这一重点合作项目蕴含的高水平、可持续、共赢发展理念。如今,汉港带来的1000余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斯里兰卡员工,其中75%的员工来自周边较贫困地区。

  这是2021年12月14日拍摄的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堆场。新华社发(斯里兰卡总理府媒体处供图)

  变革,是由彷徨到充满希望,代表着可以预期的更美好未来。科伦坡港口城员工鲁维妮·恰米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她身边的同学大多都认为国内工作潜力小、待遇差、管理落后。但恰米卡入职后发现,港口城的工作完全不一样,她在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接触到最先进的产业和管理模式。“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斯里兰卡,只有留住了年轻人,国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科伦坡港口城首个永久建筑游艇码头商业项目1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斯里兰卡外交部长维吉塔·赫拉特在开工仪式上再次提到“变革”一词。他说,对斯里兰卡而言,港口城新项目的建设是一次“变革式飞跃”,“体现了斯里兰卡对未来的雄心和对创新的承诺”。

  这是2021年12月2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马朱兰表示,斯里兰卡已经认识到斯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够增强斯里兰卡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迪萨纳亚克此访将致力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我认为斯里兰卡政府非常希望吸引更多符合国家长期目标的‘一带一路’相关投资,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