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列国鉴·斯里兰卡丨记者观察:新总统访华,斯里兰卡冀斯中关系取得新进展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列国鉴·斯里兰卡丨记者观察:新总统访华,斯里兰卡冀斯中关系取得新进展

来源:新华网2025-01-14 21:45

  新华社科伦坡1月13日电(记者伍岳陈冬书)斯里兰卡总统阿努拉·迪萨纳亚克定于14日至17日访问中国,这是他2024年9月就任总统以来第二次出访。一个月前,迪萨纳亚克访问了印度。当前,斯里兰卡政府施政重点在推进国内变革,以改善民生、重振经济为第一要务,其对外政策服务于这一目标。

  正因如此,迪萨纳亚克积极同中印两个大国发展务实合作关系。对迪萨纳亚克此次中国之行,斯里兰卡舆论普遍认为,两国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

  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新华社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1600多年前,高僧法显前往斯里兰卡取经求法。大约1000年后,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途中多次经停斯里兰卡,在此巡礼圣迹、布施香礼。如今,法显求授佛法暂居之处,已经建起了法显石村,传颂着这名高僧的故事。郑和下西洋时立起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业已成为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常有参观民众在石碑前驻足,致敬中斯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

  斯里兰卡南部加勒市附近有座“中斯友谊村”,这里的村民曾因2004年印度洋海啸而流离失所。灾难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捐建了这座村庄。20年后,村里147户人家依然铭记着这份情谊。在村头纪念碑、住宅门牌以及村民身份证上,记者看到,“中斯友谊村”已成为这里的正式名称。“我们常怀感激,中国是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村民萨曼普里亚说。

  这是2024年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拍摄的海边小火车。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

  斯里兰卡外交、外国就业和旅游部副部长鲁万·拉纳辛哈说,法显、郑和播下了斯中文化交流、民心相亲的种子,如今两国人文往来已成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人民友好的牢固纽带。“我就是在中国完成的博士学业。我希望有更多斯里兰卡青年到中国学习,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互信。”

  斯里兰卡“透镜”新闻网在报道迪萨纳亚克将访问中国的文章中指出,此访一项重要任务是与中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文交流达成共识,包括增加航线和深化学术交流,促进两国人民间的更多互动。“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双边关系,还将为斯里兰卡提供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资源。”

  这是1月13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科伦坡港口城高架桥项目部供图)

  斯里兰卡资深媒体人拉廷德拉·库鲁维塔认为,“平民总统”迪萨纳亚克在反腐、减贫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理念与中国非常相似。如果迪萨纳亚克此访期间能够获得中国相关领域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力支持,将有助斯里兰卡政府更为稳健地推进改革,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

  米胶精神绽放新花

  2024年12月27日,中国援助斯里兰卡低收入人群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仪式在科伦坡南郊莫拉图瓦举行,斯里兰卡总理哈丽妮·阿马拉苏里亚出席。她由衷感谢中方援助,在致辞中再次提到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大米和橡胶的贸易协定》以及“独立自强、团结互助”的米胶协定精神。

  这是2024年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拍摄的中国技术试验田里的菠萝。新华社记者陈冬书摄

  1952年,中斯两国冲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签订米胶协定,彰显两国不畏强权的风骨,也树立了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时至今日,中斯双方时常追忆米胶协定的故事,而两国之交早已超越大米换橡胶这般互利模式,在能源、农业、科技、安全等多领域生根发芽,结出共赢之果。

  从斯里兰卡西北省马坎杜拉中国技术试验田里忙着为果实套袋的农技人员,到中部城市康提为附近提供水质实时监测检验的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从科伦坡市中心显眼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专卖店,到山区学校里传出中文朗朗的读书声……正如斯里兰卡每日财经网指出,“斯中合作是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复苏和发展的基石,斯里兰卡的发展潜力同样为中国带来机遇”。

  2024年10月2日,在斯里兰卡中北部地区尼迪亚村,学生正在中国援建的饮用水装置旁饮水。新华社发(加扬·萨米拉摄)

  斯里兰卡《每日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借迪萨纳亚克此访,斯中两国有望在贸易、旅游、农业、技术以及太阳能和风能投资等领域达成协议或推进潜在合作。此外,中国以“友好城市”“友好省份”形式与斯里兰卡开展专门领域合作对斯里兰卡帮助巨大,例如斯里兰卡与云南省在茶领域的合作、与重庆市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迪萨纳亚克应借此访继续力促此类合作落实并进一步发展。

  斯里兰卡“一带一路”组织联合创始人玛雅·马朱兰认为,斯里兰卡政府期待利用中国的技术和创新知识来引导本国制造业进步。此外,中国在农业、水产养殖和中小微型企业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对斯里兰卡的发展大有裨益。“斯里兰卡需要敞开双臂,欢迎来自中国的产品、技术、投资。”

  2024年12月24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医生为当地居民做针灸。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支持变革助力发展

  斯里兰卡舆论认为,对致力于以变革来改善民生、重振经济的迪萨纳亚克而言,他必须看到中国对斯里兰卡实现变革和发展的巨大影响力,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等标志性项目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斯里兰卡产生“变革性影响”的典型案例。

  变革,是由怀疑到认同,最终实现和谐相处、美美与共的融洽图景。汉班托塔国际港口集团人事部高级经理吉万·普雷马萨拉说,企业刚来到这里时百姓多有疑虑甚至抵制。数年过去,人们逐渐认识到汉港的发展确实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环境,真正体会到这一重点合作项目蕴含的高水平、可持续、共赢发展理念。如今,汉港带来的1000余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斯里兰卡员工,其中75%的员工来自周边较贫困地区。

  这是2021年12月14日拍摄的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堆场。新华社发(斯里兰卡总理府媒体处供图)

  变革,是由彷徨到充满希望,代表着可以预期的更美好未来。科伦坡港口城员工鲁维妮·恰米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她身边的同学大多都认为国内工作潜力小、待遇差、管理落后。但恰米卡入职后发现,港口城的工作完全不一样,她在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接触到最先进的产业和管理模式。“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斯里兰卡,只有留住了年轻人,国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科伦坡港口城首个永久建筑游艇码头商业项目1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斯里兰卡外交部长维吉塔·赫拉特在开工仪式上再次提到“变革”一词。他说,对斯里兰卡而言,港口城新项目的建设是一次“变革式飞跃”,“体现了斯里兰卡对未来的雄心和对创新的承诺”。

  这是2021年12月2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马朱兰表示,斯里兰卡已经认识到斯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够增强斯里兰卡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迪萨纳亚克此访将致力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我认为斯里兰卡政府非常希望吸引更多符合国家长期目标的‘一带一路’相关投资,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三届链博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 “和平颂”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